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巴菲特用平板電腦
擴展閱讀
在哪個網站查文憑 2024-11-19 11:12:22

巴菲特用平板電腦

發布時間: 2022-05-09 22:32:08

1. 作文關於巴菲特用老版手機

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貫: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 畢業院校: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 沃倫·巴菲特經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沃倫·巴菲特從小就極具投資意識,他鍾情於股票和數字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滿肚子都是掙錢的道兒,五歲時就在家中擺地攤兜售口香糖。稍大後他帶領小夥伴到球場撿大款用過的高爾夫球,然後轉手倒賣,生意頗為經火。上中學時,除利用課余做報童外,他還與夥伴合夥將彈子球游戲機出租 給理發店老闆們,掙取外快。 1941年,剛剛跨入11歲,他便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47年,沃倫·巴菲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但他學得教授們的空頭理論不過癮,兩年後便不辭而別,輾轉考入哥倫比亞大學金融系,拜師於著名投資學理論學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如魚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機,主張通過分析企業的贏利情況、資產情況及未來前景等因素來評價股票。他教授給巴菲特豐富的知識和決竅。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門生。 1950年巴菲特申請哈佛大學被拒之門外。 1951年,21歲的巴菲特學成畢業的時候,他獲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30萬美元,但年末則升至50萬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當時他將幾個合夥人企業合並成一個「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資額擴大到10萬美元。情況有點像現在中國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資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1966年春,美國股市牛氣沖天,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雖然股市上瘋行的投機給投機家帶來了橫財,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因為他認為股票的價格應建立在企業業績成長而不是投機的基礎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資金達到6500萬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其中屬於巴菲特的有2500萬美元。 1968年5月,當股市一片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間,美國股市就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沒有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滯脹」時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報刊業,因為他發現擁有一家名牌報刊,就好似擁有一座收費橋梁,任何過客都必須留下買路錢。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價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擁有的32,200萬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萬美元了 1994年底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1965年投資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話,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萬美元的回報,也就是說,誰若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的網站上公開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數字顯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資基金集團伯克希爾公司,去年純收益下降了45%,從28.3億美元下降到15.57億美元。伯克希爾公司的A股價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時伯克希爾的賬面利潤只增長0.5%,遠遠低於同期標准普爾21%的增長,是1980年以來的首次落後. 2007年3月1日晚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公司——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財政年度的業績,數據顯示,得益於颶風「爽約」,公司主營的保險業務獲利頗豐,伯克希爾公司去年利潤增長了29.2%,盈利達110.2億美元(高於2005年同期的85.3億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間,伯克希爾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156%;同期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479%。 2007年3月1日,伯克希爾公司A股股價上漲410美元,收於106600美元。去年伯克希爾A股股價上漲了23%,相形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股價平均漲幅僅為9%。 巴菲特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他依靠股票、外匯市場的投資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翁。他倡導的價值投資理論風靡世界。價值投資並不復雜,巴菲特曾將其歸結為三點:把股票看成許多微型的商業單元;把市場波動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敵人(利潤有時候來自對朋友的愚忠);購買股票的價格應低於你所能承受的價位。「從短期來看,市場是一架投票計算器。但從長期看,它是一架稱重器」——事實上,掌握這些理念並不困難,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去。巴菲特似乎從不試圖通過股票賺錢,他購買股票的基礎是:假設次日關閉股市、或在五年之內不再重新開放。在價值投資理論看來,一旦看到市場波動而認為有利可圖,投資就變成了投機,沒有什麼比賭博心態更影響投資。」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將捐出總價達370億美元的私人財富投向慈善事業。這筆巨額善款將分別進入全球首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創立的慈善基金會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會。巴菲特捐出的370億美元是美國迄今為止出現的最大一筆私人慈善捐贈。 據路透社報道,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巴菲特現年75歲,《福布斯》雜志預計他的身價為620億美元,是全球首富。370億元的善款佔到了巴菲特財產的大約60%。 巴菲特在一封寫給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會的信中說,他將捐出1000萬股伯克希爾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計算,等於巴菲特將向蓋茨基金捐贈300億美元。 蓋茨基金會發表聲明說:「我們對我們的朋友沃倫·巴菲特的決定受寵若驚。他選擇了向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捐出他的大部分財富,來解決這個世界最具挑戰性的不平等問題。」 此外,巴菲特將向為已故妻子創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萬股股票,同時向他三個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別捐贈35萬股的股票。 不久前,蓋茨剛剛宣布他將在兩年內逐步移交他在微軟的日常管理職責,以便全身心投入蓋茨基金會的工作。蓋茨基金會的總財產目前已達300億美元。該基金會致力於幫助發展中國家的醫療事業以及發展美國的教育。 《福布斯》雜志3月6日發布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股神」沃倫·巴菲特由於所持股票大漲,身家猛增100億美元至620億美元,問鼎全球首富;墨西哥電信大王卡洛斯·斯利姆·埃盧位列第二,其個人資產為600億美元,比去年的490億美元猛增110億美元;曾經連續13年蟬聯首富桂冠的微軟主席比爾·蓋茨則退居第三,個人資產為58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20億美元。

2. 巴菲特不用電腦,那他用什麼來交易股票呢

巴菲特只需要下指令,哪裡需要他去操作具體細節。
就和將軍一樣,將軍只需要說,攻下柏林,至於怎麼攻下那是執行層面的事情。

股票剛開始 出現的時候也都是人工處理交易的,有了電腦和網路後,才將利用軟體在線進行交易。

3. 請問「股神」巴菲特炒股是用的什麼電腦軟體呀

他不用電腦,他的辦公室只有一台電話。

4. 巴菲特不用電腦,那他用什麼來交易股票呢

巴菲特一笑說:"我從來不關心股價走勢,沒有必要關心,而且也許還會妨礙我做出正確的選擇。"林奇聽了直搖頭:"真沒想到,你管理著上千億美元資金,竟然根本不用電腦,根本不看行情。"你肯定會問:那巴菲特要買賣股票時,他總得看股價吧?巴菲特當然看股價,只不過他只是每天看報紙時順便看看收盤價而已。

5. 小孩子問我為什麼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從來不用2345手機助手,如何回答比較好

因為2345手機助手沒用,愚蠢的人才會去用。他們是聰明的人,因為沒有用2345於機助於,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

6. 我覺得,美國的蘋果,谷歌和微軟這3大操作系統和互聯網公司里,我覺得微軟比較厲害

微軟厲害?只能說它營銷厲害吧!因為上世紀80年代蘋果主動放棄了能統領市場的機會。從技術上說,微軟的系統幾乎一點兒優勢也沒有。它之所以今天統治桌面電腦,就是它牢牢把握了「兼容性」這個特點,和所有電腦廠商合作,再加上默許盜版的存在,所以盡管不是最好的,但還是讓用戶、企業都投向了它的懷抱。
1998年7月20日的《財富》雜志刊登了股神巴菲特對比爾·蓋茨的采訪。當被問及微軟的中國策略,蓋茨回答:「中國人不會為軟體付錢,不過總有一天他們會的。既然他們想要去偷,我們想讓他們偷我們的。他們會因此上癮,這樣接下來的十年我們就會找出某種辦法讓他們付賬。」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微軟是多麼的狡猾,利用人們的陰暗面獲取最大的利益。

7. 巴菲特不用電腦,他是怎麼買賣股票的

巴菲特不用電腦做技術分析,只看股份公司年報及財報,現在買賣股票都是通過電腦終端買賣進行的!

8. 巴菲特用什麼手機

以拒用為榮

現如今,美國幾乎人人使用手機。聯邦電訊委員會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現有2.8億名手機用戶。

盡管如此,仍有一部分人堅持不用手機,以「拒用手機」為榮。他們當中不乏「股神」沃倫・巴菲特,俄羅斯礦業、金融業大亨米哈伊爾・普羅霍羅夫等「大腕」。

塔維斯・斯邁利是一檔電視訪談節目的主持人,兩年前起棄用手機,因為他突然意識到,如果不查看手機,便記不住電話號碼或日程安排。

斯邁利堅持認為,自己拒用手機,也使「斯邁利集團」75名員工受益。「一開始,公司里人人抱怨,如果老闆不用手機,公司就要完蛋。但實際上,他們每個人現在與我談話的時間比以往還要多。」

美國明尼蘇達州威廉・米切爾法律學院教授艾弗希恩・約翰・拉德珊是堅定的「拒用手機一族」。拉德珊現年47歲,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法律總顧問助理、美國司法部律師。

拉德珊年輕時就不習慣接聽手機來電。「如果有人周五打來電話,十有八九是合夥人叫你周末工作,所以我們就開始使用來電顯示。但有些合夥人用我們不熟悉的電話號碼打過來說,『可算逮到你了』。」

除拒用手機外,拉德珊還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筆記本電腦。這一規定吸引不少教師「跟風」。

喜歡不帶手機四處旅行的拉弗尼大學文理學院院長喬納森・里德說:「我喜歡和陌生人聊天……帶著手機,讓我感覺整個世界都圍著我轉,卻沒有其他人的存在。」

戒「癮」不容易

其實,每名「拒用手機一族」都曾花費一番苦功,才得以戒除「手機癮」,但有時還是難免「破戒」,需借用別人手機解決突發事件。他們的這一特殊「癖好」,往往得不到周圍人的理解,被視為「怪人」。

9. KMPdM是美國的品牌嗎他們主要做些什麼

NO1. 美國航空

美國航空的母公司AMR已經在2011年11月份申請了破產保護。與提交破產保護申請文件以前相比,現在這家航空公司本身仍在很大程度上繼續運營,但那是由於母公司的破產給其帶來了一些好處。勞工成本將被削減,債務還本付息和租賃債務也是一樣。AMR稱,該公司計劃走出按照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的破產保護程序,重新成為一傢具備生產能力的航空運營商,但是此事不會發生。全美航空公司(US Airways)已經明確表示,該公司想要收購美國航空的資產。

在4月份剛剛有傳言稱全美航空想要收購美國航空時,美國一些最大的工會就已經表示將會支持這樣的計劃,目的是保護工作崗位。本月早些時候,全美航空首席執行官道格·帕克(Doug Parker)宣布,他有意將這兩家航空公司合為一體。為了獲取美國航空的資產,全美航空很可能願意給AMR的債權人提供一項很好的交易,因此這項潛在的並購交易已經獲得了債權人和分析師的龐大支持。

對全美航空來說,這項交易能為其帶來很大的利益,原因是這家公司在航空運營商市場上的地位已經由於西北航空與達美航空合並以及隨後的大陸航空與美聯航合並而受到削弱。

NO2. 美國知名女裝零售商Talbots

陷入困境的零售商The Talbots預計將被私募股權投資公司Sycamore Partners私有化,收購價格可能僅為每股2.75美元,也就是收購總價僅為1.9億美元。這項收購要約已因多種原因而被推遲。Sycamore Partners在去年12月份發起了每股3.05美元的收購要約,但隨後已將要約價格下調了一次。

象所有零售商一樣,The Talbots也受到了經濟衰退周期的嚴重損害,再加上這家公司無法通過有特色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因此不得不在這份名單中處在接近於頂部的位置。在五年以前,The Talbots的股價還將近26美元,而現在的成交價則僅為2.5美元。對於這家零售商來說,Sycamore Partners想要收購該公司就已經是一種奇跡。即使是在這項交易完成以後,Sycamore Partners也可能會發現,根本沒有解決方案能讓這家公司再度變得能夠生存下去。

在The Talbots上一次發布財報時,該公司管理層稱其計劃關閉110家零售連鎖店,這家公司同時還稱其將嘗試找到一名新的首席執行官。在上一季度中,The Talbots的凈利潤僅為100萬美元,營收僅為2.75億美元。在發布財報的同時,該公司承認,如果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那麼就有可能會債務違約。The Talbots一直都受到來自於許多百貨商店的壓力,這些百貨商店折價出售女裝;此外,該公司還面臨著來自於許多小型連鎖運營商的威脅,其中包括Ann Taylor、Chico』s FAS和Limited Brands等。

he Talbots的盈利表現已經明顯地表明客戶放棄了這家公司。在2008財年,The Talbots的營收為23億美元,但卻處於虧損狀況中。現在,The Talbots的年度銷售額僅相當於當時的一半。除了去年曾少量盈利以外,這家零售商在過去五年的其他每一年中都持續虧損。

NO3. 電視頻道Current TV

即使是在今年3月份解聘唯一的「叫座之星」凱斯·歐博曼(Keith Olbermann)以前,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Al Gore)麾下的電視頻道Current TV就已經面臨著岌岌可危的境況。艾略特·斯皮澤爾(Eliot Spitzer)取代了歐博曼的位置,但是他的脫口秀節目遭遇了失敗。據電視觀眾測量公司尼爾森發布的數據顯示,與歐博曼在3月份取得的成績相比,斯皮澤爾在4月份給Current TV帶來的收視率下降了近70%。

美國娛樂雜志《好萊塢記者報》(The Hollywood Reporter)在當時評論稱:「在第一次推出Viewpoint節目時,斯皮澤爾僅僅吸引了4.7萬名觀眾,其中25歲到54歲之間的成年人僅為1萬人。隨後幾周中曾有所回彈,但在Viewpoint開播以後的四個星期時間里,這兩個數字都有所下滑。」

據路透社最近報道稱,Current TV的觀眾人數下降的幅度足夠高,以至於有線電視巨頭時代華納有線可能有權終止這個頻道的播放。Current TV所擁有的最接近於明星級別的主持人是脫口秀節目資深人士喬伊·比哈(Joy Behar),她曾是《The View》的演藝人員,但她自己的節目已在去年11月份被CNN的HLN取消。戈爾沒有足夠的資金能維持一個沒有未來的有線電視網路頻道。

NO4. RIM

RIM一度曾是智能手機市場的主宰者,其黑莓手機曾被企業廣泛使用。RIM隨後進軍個人消費者市場,但該公司如何進軍這一市場的故事幾乎不值一提。在這個市場上,RIM受到了來自於蘋果和HTC、三星及摩托羅拉等公司所生產的Android手機的無情打擊。一旦崩潰的進程開始,其速度甚至比RIM興起的速度還要更快。

在2008財年中,RIM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60億美元和13億美元,到2011財年分別暴增至200億美元和34億美元。但在過去一年時間里,RIM已經兩次警告稱其將無法實現預期盈利,替換了長期以來的首席執行官,對第一季度虧損第三次發出警告,還宣布了裁減數千名員工的計劃。RIM董事會表示,目前董事會正在審視「戰略性的選擇」,其中包括可能作價出售等。

能用來衡量RIM迅速垮台的最好標準是該公司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上所佔份額的變化。市場研究公司NPD最近發布報告稱,RIM去年在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上所佔份額僅為10%,而在2009年曾高達44%。另一家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發布的數據則顯示,RIM今年在美國市場上所佔份額進一步下滑。

市場份額下滑對RIM股價造成的影響一直都是破壞性的。在四年以前,RIM的股價高達144美元,而最近已經跌至11美元。在面臨這些趨勢的情況下,RIM將無法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而繼續生存下去。據《華爾街日報》最近報道稱:「HTC等亞洲手機廠商或在線零售巨頭亞馬遜等公司都有可能全盤收購RIM,其中亞馬遜已經進入平板電腦市場。」

NO5. 服飾零售商Pacific Sunwear

Pacific Sunwear通過提供「加利福尼亞風格」的服裝配飾建立起了自己的聲譽,主要是太陽眼鏡、鞋子和游泳衣等,這家公司是在1980年於新港海灘的一個沖浪用品商店中創立的。最近,備受關注的企業資產負債表和盈利研究公司GMI Ratings將Pacific Sunwear放入了一份名單中,這份名單中的公司都面臨著破產的風險。

如果Pacific Sunwear真的破產,那麼也不會令人感到驚訝。五年以前,這家公司的股價為23美元,而最近已經下跌至1.50美元。據最近的季度財報顯示,Pacific Sunwear的營收僅為1.74億美元,凈虧損為1500萬美元。這家零售商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已經從上一季度末的5000萬美元減少至2200萬美元。Pacific Sunwear管理層稱,在當前季度中,這家公司仍將繼續蒙受凈虧損(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

Pacific Sunwear還宣布,這家公司已經從富國銀行那裡獲得了一項新的信貸額度。Pacific Sunwear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最新10-Q文件中提及這項貸款時表示:「如果我們再次經歷象2009年財年和2010財年中所經歷過的同店銷售下滑的困境,那麼我們可能被不得不動用新的信貸安排中的大多數甚至是全部資金,並有可能要求獲得其他的融資來源,來為我們的業務運營活動提供融資,但這種融資可能是無法取得的。」

這家公司之所以陷入這樣的困境,是由於公司規模過小,而且從事商品化的業務。幾乎每一家大型的百貨商店連鎖運營商都會出售類似於Pacific Sunwear所提供的產品,而且許多小型零售商也是如此。與此同時,Pacific Sunwear將擁有729家小型連鎖店。這家公司的市值僅為1.08億美元,未來將會面臨的前景是被一家規模更大的公司收購,或是在破產以後將庫存出售給其他零售商。

NO6. 鈴木

今年前5個月時間里,美國鈴木汽車公司的轎車和輕卡銷售量僅為10695輛,比去年同期下滑3.9%,這意味著這家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市場上所佔份額僅為0.2%。

鈴木面臨困境的原因之一是,該公司所產汽車的聲譽糟糕。在市場研究公司JD Power2012年的美國汽車可靠性調查報告中,鈴木在傳動系統、車身和材料、特性及配件等各個方面的評分都低於幾乎其他所有品牌。鈴木在出售汽車方面正面臨著困境的跡象之一是,目前該公司正在為所有2012年款的轎車、輕卡和多功能運動型車提供長達72個月的零息貸款。

即使是在推出這種激進的銷售策略以後,鈴木在美國市場上的地位仍舊沒能取得改善,該公司大多數轎車的售價都在2萬美元以下,輕卡和多功能運動型車的售價在2.5萬美元以下。與此相比,幾乎其他所有汽車製造商都在低端市場上擁有廣泛的產品組合,擁有價格低廉而且省油的車型。按增長速度來看,美國市場上最成功的公司可能是韓國現代,這家公司在這個領域中的表現尤其良好。

NO7. 新聞與娛樂網站Salon.com

Salon.com是在1995年上線的,是互聯網上的新聞和評論網站先驅之一。最近幾年以來,這家公司已經在規模更大、資金狀況更好的網站面前顯得黯然失色,比如說《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和《華盛頓郵報》旗下的Slate等。當前,今天有數千個網站會每天發表新聞評論,其中一些網站的資金狀況良好,比如格倫·貝克(Glenn Beck)麾下的The Blaze等。

Salon.com非常接近於被關閉的一個跡象是,這家公司在最近「失去了」首席執行官和首席財務官,首席技術官辛西婭·傑弗斯(Cynthia Jeffers)已經接手這家公司。但是,Salon.com所需要的並非只是新的管理曾。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末為止,Salon.com用於償還短期債務的銀行存款僅為14.9萬美元,這些短期債務中包括1270萬美元的銀行貸款等。同一季度中,Salon.com的應收僅為103萬美元,凈虧損為99.7萬美元。

有傳言稱,Adobe Systems的聯合創始人約翰·沃諾克(John Warnock)和投資銀行家比爾·漢姆布列奇(Bill Hambrecht)正在為這家公司提供融資。但是,這家公司正面臨著崩潰的風險,因此不太可能會獲得更多融資。

NO8. 奧克蘭突襲者(The Oakland Raiders)

奧克蘭突襲者隊每年仍將在NFL(美國全國橄欖球聯盟)中打球,只不過不會在奧克蘭打球了。這支創立於1960年的隊伍是AFL(美國足球聯盟)最初的成員之一,在NFL於1970年成立時加入了這個聯盟。奧克蘭突襲者隊曾在1976年、1980年和1983年贏得超級碗冠軍,但在過去十年時間里,這支隊伍的表現一直不佳。

奧克蘭突襲者隊以前也曾有一次離開過奧克蘭,當時這支隊伍於1983年到1994年之間曾在洛杉磯打球,原因是洛杉磯能提供一項更好的體育場合同。隨後,奧克蘭將這支隊伍重新吸引了回來,同意投資2.2億美元來改善體育場。

奧克蘭突襲者隊將再次離開奧克蘭的原因之一是新所有者的財務計劃。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阿爾·戴維斯(Al Davis)一直都控制著這支隊伍的所有權,直到他在去年過世為止,目前該隊由他的繼承人和其他幾個小股東把持。奧克蘭突襲者隊當前的管理所有人邁克·戴維斯(Mike Davis)曾表示,他可能會將該隊再次遷往洛杉磯,從而獲得一項更好的體育場合同。當前的奧克蘭體育場合同將在明年到期。

戴維斯最近在接受《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的采訪時稱:「是的,(遷往)洛杉磯是有可能的,無論哪裡都有可能。我們需要一個體育場。」奧克蘭突襲者隊還可以遷往聖克拉拉,在那裡這支隊伍將與舊金山49人隊共享主場,就像紐約噴氣機隊和紐約巨人隊那樣。

NO9. 通信公司MetroPCS

這家小型運營商已經喪失了任何能與T-Mobile、AT&T 、Verizon和Sprint-Nextel四大巨頭競爭的機會。投資者已經放棄了這家公司,推動其股價從17.84美元的52周高點降至5.86美元,非常接近於歷史低點。

與較大型運營商之間展開的競爭已經導致這家公司嚴重受創。美聯社最近報道稱:「MetroPC稱其在第一季度中的用戶人數凈增加了131654人,是多年以來最差的第一季度表現;而在正常情況下,第一季度中該公司表現最為強勁的一個季度。截至這一季度末為止,MetroPC的用戶人數為950萬人。」

MetroPC的第一季度盈利表現十分疲弱,以至於許多證券分析師都下調了這家公司的股票評級。MetroPC經常都會作為被收購目標而被提及,今年5月份多名華爾街分析師曾表示,這家公司正在與德國電信旗下的T-Mobile進行全盤收購談判。這一消息傳出以後,MetroPCS的股價立即上揚。同月晚些時候,MetroPCS股價再度上漲,原因是Sprint-Nextel首席執行官稱其想要在運營商市場上進行並購交易。

Sprint-Nextel和T-Mobile都繼續面臨著困境,原因是與AT&T和Verizon相比,其用戶基數相對較小。雖然MetroPCS規模過小而難以生存,但如果這家公司被Sprint-Nextel或T-Mobile收購,那麼收購方都將可獲得更多的用戶,這對這兩家大型運營商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NO10. 雅芳

在大型的美國公司中,很難找到另一家公司能比雅芳所面臨的困境更加嚴重。在去年底,雅芳長期以來的首席執行官鍾彬嫻(Andrea Jung)已被驅逐,她幾乎讓這家公司「沉船」。雅芳的新任首席執行官謝琳·麥考伊(Sherilyn S. McCoy)在4月份上任,她此前曾在強生供職。但是,麥考伊從沒有過運營一家上市公司的經驗,更別說是出於困境中的大型上市公司。在此以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曾對雅芳與證券分析師之間的溝通進行調查,此舉已經導致前首席財務官查爾斯·克拉姆(Charles Cramb)離職。

與此同時,雅芳還正面臨著中國業務部門是否滿足了《反境外腐敗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遵循標準的相關調查。

雅芳的核心問題之一是,美容市場上的競爭十分激烈,而管理層尚未集中致力於其核心業務。正如投資公司晨星(Morningstar)的分析師艾琳·拉什(Erin Lash)最近所指出的那樣:「雖然重組計劃已經在2011財年中給雅芳帶來了將近8億美元的支出,但我們仍舊認為,雅芳所做的事情只是在不斷地救火,而不是主動地前進。」

雅芳有許多東西需要修復。這家公司在上一季度中的盈利表現可以說是災難性的,而且還預計未來形勢將會變得更加糟糕。但幸運的是,可能有公司願意收購雅芳。在今年5月份,香水公司科蒂集團(Coty)對雅芳發起了收購要約,其價格為每股24.75美元,較當時的雅芳股價高出近20%。科蒂集團擁有許多投資者的支持,其中包括億萬富翁投資者、「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在當時,雅芳對這項要約猶豫不決,最終導致科蒂集團撤回了要約。但是,科蒂集團、靈另一家消費者產品公司或是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將會卷土重來。自科蒂集團撤回要約以來,雅芳的股價已經下跌至16美元以下,遠低於四年前的43美元。市場對雅芳本身不抱信心,但從這家公司所擁有的品牌和營收來看,它是一個理想的並購目標。

10. 華為啟示,中國最優質的民營企業如何練成

2012年,華為的年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2202億元——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
同年,華為宣布利潤突破154億元(這還不包括用來給員工發獎金的125億元紅包)。同樣是在這一年,華為的研發費用高達299億元,相當於中國許多頂級企業的年產值。
——這是中國最優質的一家民營企業,沒有之一。
如果單從數據上看,創立25年來,華為從6名員工發展到15萬名員工(其中外籍員工3萬多名),從2萬元創業起家到銷售額2202億元,作為一家無背景、無資源、缺資本的民營企業,華為將西方眾多百年巨頭紛紛斬落馬下。它被眾多跨國對手視作「東方幽靈」。
事實上,就在華為開始創業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國內誕生了400多家通信製造類企業,但這個行業註定是場死亡競賽,贏者一定是死得最晚的那個。華為活到了最後。

華為的邏輯
要學習華為,但華為不可復制,因為「當下性」不可復制。但學習華為無疑會讓人受益匪淺,它成功的系統性邏輯、開創性的思維和對市場的精準把握,都值得深入研究和體會。

華為「不打領帶的關系」遍及華為全國、全球市場的每一個末梢。不像外資公司只瞄準決策者做工作,華為構築的是決策者、技術人員、使用者、經營部門、財務部門等全方位的客戶關系。
戰斗的青春 任正非說:「客戶關系是一門學問」。華為在做國際市場時,也繼承和發揚了這種普遍客戶關系的工作方法,無論是運營商的測試人員以及普通的工程師到總監、CTO、CEO,華為員工都有全方位的接觸,讓客戶感受到尊重。華為的領導力素質模型第一點,就是「發展客戶的能力」,其定義是:「這是一種致力於理解客戶需求,並主動用各種方法滿足客戶需求的行為特徵。 」
有些人不屑:這不就是人海戰術嗎?其實,要做到這一點還真不容易,外企就不具備這樣的文化。外企一般是招聘名牌大學生,提供優厚的條件,最多在省會城市駐扎,很難像華為人一樣,背井離鄉,兩地分居,長年奮戰在異國他鄉。

華為怎麼做到這一點呢?首先,華為招聘的原則是招胸有大志、一貧如洗的人,所以,華為的員工大部份來至農村、小城鎮,只有通過奮斗來改變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華為的企業文化,華為文化主要是兩點:一,奮鬥文化;二,不讓雷鋒吃虧。簡單地說,你奮斗,就有好的回報,就有發展成長的機會。
這種人才模型加上奮斗者文化再加上物質激勵和成長機會,讓很多年輕的華為人奔波在世界各地,無論是戰火紛飛的伊拉克,還是貧窮落後的非洲,以及像清教徒生活的中東;同時,這也給了年輕人機會,很多人不到30歲就做了國家代表,去和總統部長會談,做上億美金的項目……
視角五:技術的嗅覺與速度:創新撒手鐧——華為的高效研發及快速准確的執行邏輯
BDA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方美琴認為,華為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個市場新進入者的後發優勢,那就是用低價、良好的客戶服務和高效研發快速佔領市場。低價和客戶服務已闡述得很清楚了,華為的研發是怎麼回事?
「院土」的高效研發 任正非曾經公開承認,「至今,華為並沒有一項原創性的產品發明。我們主要是在西方公司的研發成果上進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進,以及集成能力的提升,我們的研發成果更多表現在工程設計、工程實現方面的技術進步上。」
任正非並非不想做原創性的發明,不過,知識和專利的積累需要時間,更需要大量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中國人力資源稟賦並非如此。華為只好採取一種折中卻最具市場效率的方式:
①敏銳發現研發商機。一線人員隨時傾聽客戶的表揚、牢騷、咒罵,第一時間研究產品問題;
②高效研發。華為46%的員工是研發人員,分工合作實現高效;
③所有工程師都必須是「商業工程師」。工程師要去做市場,市場人員要回來搞研發。任正非宣稱:「華為沒有院士,只是院土(商業工程師)。要想當院士,就不要來華為。」他在創業時就明白:只有賣出去的技術才有價值,賣不出去就等於廢品;
④第一時間申請專利,積累研發基礎。近年來華為每年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佔全球第一,目前已申請4萬多項國際專利。
華為顧問吳春波通過對阿爾卡特—朗訊與華為的對比,發現前者需要三個月完成的研發流程,華為基本一個月內就可以成型。因此,雖然華為的產品線並不具有世界級的先進技術或者前瞻性,但它為滿足運營商具體業務和戰略而進行的產品研發,以及快速、准確的執行能力,正是華為在世界范圍內高速擴張的核心競爭力。


華為平板電腦採用了同樣的思路,也大獲成功。
這就是華為關於產品研發的邏輯。
華為未來的邏輯? 華為能夠在這些夾縫市場中找到機會,離不開華為長期堅持基於「鮮花插在牛糞上」的戰略,從不離開現實去盲目創新,而是基於原有的產品去開放,去創新。不過要想獲得真正的成功,成為這個行業里真正的大玩家,華為終端必須在主流市場經受洗禮和考驗。那就是,智能手機。
2012年第四季度,華為智能手機銷量首次位居全球第三。
華為昔日的業務,幾乎全是面向運營商展開,從某種角度來說,華為是為運營商而生的。如果說以往華為只需要緊盯愛立信就可以了,那麼現在的華為已經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需要瞄準的對手是思科、谷歌、IBM、三星、HTC等等公司。而企業客戶和終端消費者,更是對品牌尤為看重,華為之變迫在眉睫。
轉變能否成功的關鍵不是超越對手,而是如何超越自己。超越自己,華為是否還將創造出新的成功邏輯?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

如果有人真要去尋找華為發展的秘訣,很可能最終會一無所得。並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秘訣的東西。若有,便是自我批判,不過這一點很難學。自我批判是任正非的獨門絕技——本身就是他自己的客觀性智慧的一個體現:即使對待自己,也要客觀——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高自大,而要始終實事求是。
任正非屬於少數能夠以自身為坐標而整個企業以這個坐標為基準而搭建的企業家。這類企業家還有巴菲特、喬布斯,他們的企業無不以他們的老闆為基準和校準。這類企業家由於是坐標,他們知道要改變,就要按坐標和原則來行事,他們是那種「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的人。

「華為存在的問題不知要多少日日夜夜才數得清楚……但只要我們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自我批判,不斷地建設與改進,總會有出路的。」任正非的自我批判,如同喬布斯的設計品味,都是屢試不爽的。這便是為什麼再拚命學喬布斯,別的企業家也搞不出蘋果產品那個味兒,再拚命學任正非,別的企業平台也打造不到那個高度。品味和自我批判精神,都是高度個人化的內驅因素,不是靠外在的模仿、效尤就能掌握得了的。
華為的發展,印證了一個毫無憑依的企業、一個起步之初一無所有的企業,一個沒有人對其寄予真正希望的企業,一個註定要「失敗」的命運,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達到極高的境界。未來沒有先例,成功總是善待用心最深者,只要你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正向導向,苦練內功,加上有國際視野,又善於制度創新,不成功是不可能的,不過在這種情況下,談論成功與否也沒有什麼價值,喬布斯的名言,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過程本身就是獎賞),彷彿是對任正非的真實註解。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是一種認知上的大無畏精神。我們說任正非是一架企業家機器,其中有一個很強大的感性認識便是,任正非具有這樣的認知上的大無畏精神。
與一切不合理性競爭,是競爭機器的最大屬性或核心屬性,它表明任正非具有很強大的批判性,這是他和其他企業家相區別的特徵屬性。我們可以說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的特徵屬性是品味,巴菲特的特徵屬性是價值,而自我批判是任正非的特徵屬性——一個人如果能嚴格地做到自我批判,從邏輯上說,他當然也就敢於和一切進行競爭了。因此,華為能夠連續地快速地成長,跟任正非不斷在自我更新、自我批判息息相關。這架企業家機器不斷地進行著技術升級,雖然他比絕大多數華為員工年齡都大,但他看起來卻更能與時俱進。
自我批判是任正非首當其沖的能力,甚至他已經成為了一家自我批判機器——源源不斷地生產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感」、企業行為和執行力的負反饋機制,讓盲目的樂觀回歸到對危機的應對,讓消極的情緒點燃起希望的火苗:「沒有昨天,就沒有今天,在與錯誤、落後進行批判的同時,我們也自我陶冶,成長起一批宏大的英雄隊伍……必須堅持自我批判,只有強者才會自我批判,也只有自我批判才會成為強者。」
倘若非要強制性地說出任正非成功的若干個法寶,我會選自我批判、管理創新和對世界級的追求這三項。然而,這三項根本就是一回事,至少這三者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他、相互穿插、互為內涵的,而且不管從那一項說起,說著說著就會漸漸地把華為的所有方面牽涉進來。華為這個組織的復雜性所達到的程度,遠非我們觀念中的企業所能媲美,而任正非駕馭這種復雜性的能力之大,讓人嘆為觀止。
任正非對自我批判的堅持,如同喬布斯對品味的堅持,而管理之於任正非如同價值之於巴菲特。
向華為學習海盜精神

一個企業組織在平穩發展之時,最怕的不是山頭主義,不是腐敗,而是怠惰,是組織疲勞。就像人們說的「溫水煮青蛙」,組織有了歷史的時候,組織就開始慢慢變得板結起來,沒有了奮斗精神。
因此組織在早期要強調活力,要海盜精神,甚至匪性。我們說華為把秀才造就成了戰士,忽略了一個中間環節,那就是首先第一步是把秀才變成土匪,讓他們有匪性很重要。這難道是中國人的發明嗎?這其實是真真正正的人類普遍的組織成長的價值觀。歐洲人怎麼走到今天的?幾百年前的西班牙、葡萄牙怎麼能夠成為當時的世界霸主?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海盜精神。當他們富裕起來的時候,就開始搞資本市場,金融至上,開始忽視實業,開始普遍享樂,澡堂多於教堂,那種狂歡的文明,衰落一定是必然的。後來英國怎麼崛起的?當時的英國女王給那些到全世界掠奪財富的英國海盜們頒發了批文,叫「探險」。正是這種掠奪式的探險,才使得大英帝國在它的巔峰時期統治了整個世界的一大半。
當今歐洲的前途很不樂觀,根本的原因在於歐洲持續了七十年的和平,整個歐洲人、西方人養懶了,民族的怠惰、疲勞、享樂的文化佔了上風。這些問題歷史上幾乎無解,看幾千年的歐洲歷史,繁榮的帝國怎麼垮掉的?羅馬文明是怎麼消亡的?一部歐洲史就會告訴你,享樂、怠惰、奮斗精神的消失會帶來一個國家的衰亡。所以,我們講匪性,你們聽著是貶義詞,實際上匪性的根本是活力。
華為的警惕意識與自我批判意識非常強。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如果總是背負成功與輝煌的包袱,這個企業其實也離死亡不遠了。所以,任正非講華為是沒有歷史的公司。
在華為的任何角落看不到華為過去的歷史,沒有一張圖片有任正非的形象,全球各地的辦公場所看不到任何關於中央領導視察華為的照片。華為也是一個沒有功臣的公司,華為一位高管說,華為是一個不承認功臣的公司,老闆也是,也就是說當任正非退休以後,任正非也不會被供在華為的殿堂里。
任正非說過,我從來不在乎媒體現在、今天、明天怎麼看我。第二,我也不在乎接班人是否忠誠,接班人都是從底層打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同時又能夠進行自我否定,自我批判,同時又有開放的胸懷,又有善於妥協的精神,同時在看人的問題上能夠多元視角,而不是黑白分明,他就是自然而然成長起來的領袖。領袖不是選拔出來的,是打出來的。這也是華為跟很多企業,很多組織很不同的特點。
恐懼造就偉大,任何的組織,包括個人,如果沒有與你成長所相伴隨的那種不安全感,那種始終追隨著你的不安的影子,你可能就變的很放鬆,很悠閑。但是,這種放鬆跟悠閑可能的結果是:在一個猝不及防的打擊面前,你的安逸,你對危險的麻木,會導致組織快速地崩潰掉。
我們生存於一個叢林世界,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被危險所包圍著。如果你不始終保持對危險的警覺,變得麻木、麻痹,危險可能就悄無聲息地由一個黑點變成一個黑影,由一個黑影變成一個巨大的威脅籠罩在組織的頭上,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老虎的隱喻更是指你內心的那得老虎,你內心的老虎無非是我們說的貪婪,尤其是惰怠。所以,保持恐懼並戰勝恐懼,保持不安全感並戰勝不安全感的過程,就是企業走向成功的過程。
華為今天是全球電信製造領域的領導者,但今天的華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時候。為什麼呢?成功容易讓人變得怠惰和自大,讓一個組織變得盲目驕傲和固步自封。精美的地毯下布滿了細菌,一個國家如此,一個組織如此,一個企業同樣如此。警惕這些細菌的滋生繁衍就是在為這個企業加固未來。
因此保持一種恐懼感,你才會有足夠強的海盜精神。
保持自我批判,也是華為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自我批判,有人總以為這個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武器,其實西方文明兩個最核心的元素,一個清教徒精神,奮斗精神,另外一個就是自我批判。西方能夠走到今天,就是它總在對自身發展過程中所攜帶的病毒基因,進行不斷清洗。它整個的制度設計,媒體對政府的監督,美國學者們對政府的各種批評,那都是自我批判。所以,美國能夠走到今天,就是因為華盛頓的上空總有烏鴉在叫,總是在傳播一種不祥的警告,給所謂的盛世敲警鍾。
所以,有人說任正非是靠學毛選把企業做到這么大,非也。華為文化是一種非中非西、非驢非馬的文化,西方的、東方的、歷史的、現代的、軍隊的,凡是對華為的組織建設、文化建設有益的東西,都拿來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