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有沒有試過把顯示器豎起來
是的,我把電腦顯示器豎起來了。並不是我閑的蛋疼,還記得團爸推薦過的美劇《指定倖存者》嗎?團爸驚奇地發現劇中白宮撰稿人Seth的電腦顯示器竟然是豎著的!?好好的電腦屏幕幹嘛要豎起來用?這裡面有沒有深層次的原因?一直使用的橫屏是反人類的設定嗎?豎屏是否更加適合辦公呢?作為一個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前理工男,我決定親自做一個比對實驗。
在日常應用環境下,分別觀察和記錄同一台顯示器橫屏與豎屏兩種顯示方式的區別及使用者的感受。
可旋轉液晶顯示器一台:大小為19寸、寬高比為4:5。這台顯示器支架可以支持順時針旋轉90度。顯示器解析度設定為該尺寸最佳解析度1024 X 1280。本次測試都基於該解析度。所有軟體運行在預設設置下,不進行任何放大縮小操作。
光將顯示器豎起來是不能正常操作的,同步要把屏幕顯示內容也旋轉九十度(顯示器如果順時針轉,屏幕顯示則需要逆時針轉)。友情提示,最好先把顯示內容轉了,再轉顯示器。不然你就會體會滑鼠上下左右完全顛倒的酸爽。
對於靜態內容,人們習慣於瀏覽縱向介質。在日常生活中,書本、手機、平板電腦等大多數媒體介質都是採用縱向的設定,即寬小於高。常見的word、pdf等文檔,默認的紙張方向也是縱向的。
MS Word文檔默認大小為A4,寬高比為3.5:5,與測試屏幕的寬高比4:5很接近。在豎屏狀態下打開一個word文檔,最小化功能區,在100%尺寸下一屏正好是一頁文檔。
而如果是橫屏顯示,則要少掉約四分之一的內容。
再打開一個PDF文檔。PDF有自適應縮放功能,頁寬能自動縮放到屏幕寬度。我們可以看到豎屏放大了122%,橫屏放大了154%。橫屏的顯示效果和閱讀體驗明顯優於橫屏效果。
對於閱讀縱向文檔來說,豎屏具有先天的優勢:更多的可視面積以及單位面積內更多的信息量。這同時也意味著更少的干擾因素(文檔與屏幕間的空白、底紋、字體大小等),於是更容易讓人集中精神。試著在豎屏上用四號字體寫作,也更接近在紙上寫作的體驗。因此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豎屏的效果都優於橫屏。
問:對於一個空白的Excel,橫屏和豎屏模式下一屏所能容納的單元格是否一樣多?
經過測試,對於一個新建的Excel,豎屏一屏可顯示56行13列(只算完整的行與列,下同),共728個單元格。而橫屏下則只能顯示42行16列,僅672個單元格。
這是怎麼回事?
答案:這是主要是因為Excel工具欄所佔用的面積不一樣。 Excel工具欄的高度是固定的,不會隨屏幕旋轉而變化。而其長度是不固定的。在橫屏時工具欄長度更長,所以整個工具欄佔用屏幕的面積也更大,這就使得表格有效面積減小。
當然,對於Excel的應用體驗來說,單元格的多少並沒有太大意義。主要還是取決於數據的行與列的分布情況以及對數據的分析需求。因此這一項姑且算不相上下。
圖片的大小尺寸多種多樣,就拿照片來說,取決於拍攝時是橫著握相機拍照還是豎著握拍照,普遍存在豎版和橫版兩種狀態。
由於現在數碼照片的像素要遠遠大於顯示器的像素,所以照片瀏覽軟體普遍會在不越界的情況下將照片盡量大地填充到屏幕中。
毫無疑問,橫版照片在橫屏狀態下比豎屏顯示地更大。而豎版照片更適合在豎屏狀態下瀏覽。理論上說,這項對比應該是打成平手的。但可能是豎屏有新鮮感加持,個人感覺在此次實驗中 用豎屏看豎版照片比用橫屏看橫版照片要來得震撼得多 。
我們在日常使用中不難發現,大部分的網頁設計都尊重縱向瀏覽習慣,即從上往下瀏覽,且高度一般遠超過寬度。因此除了個別寬幅網頁外,豎屏所顯示的有效內容要遠大於橫屏。
不需要頻繁地滾動滑鼠,瀏覽干擾更少,體驗自然更出色。
問:橫屏桌面和豎屏桌面上所能顯示的圖標是否一樣多?
經過前面那道Excel題目的錘煉,你自然會注意到桌面最下面那長條的Window任務欄吧。OK,好辦了。按照前面的思路,橫屏的任務欄比豎屏長,也就意味著橫屏任務欄占的面積大,於是推導出豎屏桌面可放置圖標的面積大,最終推導出豎屏可放置圖標的數量多!完美的推理。
答案是橫屏放置的圖標多。
豎屏狀態下,桌面上可以顯示208個圖標。
而橫屏狀態下,這個數量為221個,** 比前者整整多出了13個**!
為什麼會這樣呢?經過仔細測量發現:豎屏下各圖標間距為14px,行距為32px。而在橫屏下各圖標的間距為11px,行距為30px。即橫屏時各圖標之間更加緊湊,因此才能比豎屏放置更多的圖標。
綜上,由於縱向閱讀和書寫更加符合現代人們的習慣,因此就處理和閱讀文檔方面來看,測試電腦的豎屏體驗完勝橫屏。當然,對於橫向設置為主的視頻、PPT這種,橫屏會有更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