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蘋果電腦幀結構中的校驗是什麼
擴展閱讀
貓上面無線網路閃 2025-03-30 19:23:31

蘋果電腦幀結構中的校驗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3-27 12:54:12

① 網卡的作用是什麼

無線網卡的作用是以無線的方式連接無線網路,連接區域網。
無線網卡是一種終端無線網路設備,它能夠幫助計算機連接到無線網路上,例如WiFi或者藍牙。換句話說無線網卡就是幫助你的電腦連接到無線網的一個裝置,但是有了無線網卡也還需要一個可以連接的無線網路,因此就需要配合無線路由器或者無線AP使用。
通俗的說無線網卡是一種不需要連接網線即可實現上網的設備,比如我們最常見的筆記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數碼產品內部都集成有無線網卡。
無線網卡可根據不同的介面類型來區分,第一種是USB無線上網卡,是目前最常見的;第二種是台式機專用的PCI介面無線網卡;第三種是筆記本電腦專用的PCMCIA介面無線網卡;第四種是筆記本電腦內置的MINI-PCI無線網卡。

哪個牌子的平板電腦適合打游戲有什麼平板適合直播打吃雞游戲的

A. 有什麼平板適合直播打吃雞游戲的

1、iPad Pro

在所有IPad產品中,iPad Pro的性能最強。它使用的是蘋果A10X處理器,它的圖形處理能力比iPhonex稍強一些。可以用它來做一些專業的工作,比如繪圖、設計,也可以用來玩各種大型游戲。

另外,它的屏幕也是視網膜屏幕,解析度接近3k,清晰細膩。它有12.9英寸(692克)和10.5英寸(469克)兩種尺寸,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2、小米平板4

在安卓平板電腦中,小米平板4是玩游戲的首選。它的性價比很高。雖然它的性能沒有旗艦手機那麼好,但在Android平板上也是非常高的。

它採用高通驍龍660AIE處理器,4+64GB內存,高幀率玩王,吃雞手機游戲不錯。其次,8英寸屏幕,玩游戲不會感覺太大,1399元,很便宜。不過,新款小米平板4很難搶到。

3、華為 M5

這款華為M5適合高視頻和游戲需求,擁有8.4英寸2K屏幕,良好的色彩范圍和對比度,以及由著名音頻品牌曼哈頓的工程師調諧的聲音晶元。

所以無論從視覺上還是聲學上看,它都是一個很棒的平板電腦。上一代旗艦麒麟960處理器的性能,性能還不錯,玩游戲和看視頻都很適合。

如果預算不足,也可以選擇老款華為M3,同樣2K解析度和Manhattan立體聲,但處理器是麒麟950。選擇M3而不是玩游戲也是不錯的選擇。

4、聯想YOGA Tab3

這款平板電腦的外觀有點特別,非常小心的做一個翻轉支架,可以非常方便的支持,非常方便的看電影。整個機器由皮革和金屬製成,質量好,手感舒適。

此外,它有一個2K解析度的屏幕和由四個JBL揚聲器組成的立體聲系統,一個偉大的視頻觀看體驗。它配備了一個中端驍龍625,3 +32GB的內存組合,這是一個中端配置。看視頻很好,但不要玩游戲。

另外,它的電池是9300毫安的超大電池,電池壽命非常好。總的來說,這款平板電腦的外觀和聲音都很棒,是觀看、直播和觀看電影的理想選擇。

5、三星Tab S3

三星這款9.7英寸的超薄旗艦平板電腦厚度僅為5.6毫米,凈重量為434g,略輕於同尺寸的iPad。手感很好,長時間使用也不會累手。除了輕薄外,它還採用了2k解析度的三星AMOLED屏幕,擁有超高的色域和亮麗的色彩,非常吸引眼球。它非常適合看視頻。

運行內存是主流的4GB,雖然存儲內存只有32GB,但支持存儲卡擴展。它使用高通驍龍820處理器,這是性能最好的安卓平板電腦。總之,這款超薄平板電腦是一款高端安卓平板電腦,擁有非常強大的結構、屏幕和性能。

B. 適合打游戲的平板推薦

最好給出預算方便幫您推薦更合適的哈,由漏升蘆於您沒有給預算,所以我幫您推薦一些最強的適合打游戲的平板電腦:
1. iPad Pro 2023:蘋果每年都會推出新款iPad Pro,2023年的新款產品預計將搭載更高效的晶元和更先進的顯返帶示技術,游戲性能將進一步提升。
2. Samsung Galaxy Tab S8:三星的Galaxy Tab S系列產品一直以來都備受好評,預計2023年的新款產品將搭載更快速的處理器和更優秀的顯示屏,游戲性能將更加出色。
3. Microsoft Surface Pro 8:微軟的Surface Pro系列一直以來都是功能強大的平板電腦,預計2023年的新款產品將搭載更快速的處理器和更優秀的顯示屏,游戲和辦公性能兼備。
4. Lenovo Yoga Tab 16:聯想的Yoga Tab系列產品以笑搏其獨特的設計備受好評,預計2023年的新款產品將配備16英寸的屏幕和更快速的處理器,游戲和娛樂效果將更加出色。
5. ASUS ROG Flow X13:ROG Flow X13是ASUS針對游戲玩家推出的一款2合1平板電腦,預計2023年的新款產品將搭載更先進的處理器和更優秀的顯示屏,游戲性能將更加出色。
以上是一些預計適合打游戲的平板電腦,具體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進行考慮。

C. 適合打游戲的平板

適合打游戲的平板有:

一、iPad Pro 11

iPad Pro11,基本上就是iPad Pro 12.9的一個縮小版,在廣色域、原彩模式還有刷新率上基本上一樣。新款的iPad Pro 11,相比於舊版,增加了矩陣攝像頭,處理器是A12的。它很適合用來玩游戲,尺寸不大,材質手感摸起來舒服。玩游戲時的畫面細膩清晰。

D. 玩吃雞游戲哪款平板電腦好

玩吃雞游戲華為MatePad Pro平板電腦好。

華為發布全新的華為MatePad Pro12.6英寸,以新的生產力、創造力,打造PC級平板生產力體驗。華為MatePad Pro搭載一塊12.6英寸120Hz刷新率的OLED原色全面屏,擁有2560x1600高解析度、1,000,000:1高對比度、10.7億色顯示和P3廣色域,色彩顯示細膩豐富,用來玩吃雞在適合不過了。

華為MatePad Pro特點

華為MatePad Pro採用了由油墨+光學鍍膜+表面肌理UV轉印的多重材質疊層組合而成的凝霜工藝,在不同光線下有著多樣的金屬光澤,特別是當我們用像手機閃光燈這類點狀光源照向華為MatePad Pro的後蓋時,就會出現猶如漫天星空般的光斑。

中框採用鎂合金,在保持機身硬度的同時進一步減薄減重,5.9mm的厚度,449g的重量,這應該就是現在最輕的11英寸平板。微弧的邊框設計也更加貼合手掌,無論是單手還是雙手都有著舒適的握持。

E. 平板打游戲哪款最好

平板打游戲第三星種H90平板電腦最好。

第三星種H90平板電腦整體外型設計偏簡約風格,金屬機身,一體成型,顏值很高。該平板的握持感良好且重量比較輕,長時間的拿在手裡也不會累。該平板還支持高達近260GB的擴張容量,再大,再多的手游也裝得下。

而且支持外接鍵盤和滑鼠,非常適合那些習慣用鍵鼠操作游戲的玩家。總的來說第三星種H90平板電腦,性能強勁,在極限畫質下依舊可以暢玩和平精英,王者榮耀,英雄聯盟手游,和原神等這種大型手游,是一款稱得上是電競級的平板電腦。

小米平板5

該款平板厚度在7毫米以下,機身整體超薄便攜。屏幕有11英寸,有著2.5K超清晰的顯示。用來玩游戲的話,游戲畫面絕對夠大夠清晰。另外該平板擁有萊茵認證的護眼模式。

該平板支持分屏應用,玩家在游戲時可以無縫切換到其他應用,非常的方便。小米平板5同樣支持鍵鼠操作,滿足玩家多種操作方式。搭配高通驍龍860處理器可以暢玩市面上的大型熱門手游。

拯救者Y700游戲平板

拯救者Y700游戲平板是一個專門的電競游戲平板。該平板整體屬於小尺寸平板,可單手握持,兩手握持打游戲更爽。另外該平板金屬中框和屏幕背板的銜接部分都有一個比較大的弧形切邊,橫握游戲時不會有割手感。

平板的揚聲器位於邊框右側,橫屏玩游戲時不會出現聲音遮擋的問題。Y700有3.5mm耳機孔,對音遊玩家和吃雞玩家這種對游戲音效比較高的玩家比較友好。該平板相較其他平板散熱功能比較強大,長時間玩游戲也不用擔心平板過熱問題。

作為一款游戲平板可暢玩原神,吃雞,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等這些主流手游,並且表現優異。

F. 玩游游戲用什麼平板好

玩游戲用什麼平板好?

現在的游戲越來越好玩,有些游戲甚至有了與PC游戲相媲美的畫面質量和游戲體驗。因此,玩游戲的平板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幾種適合玩游戲的平板和一些該注意的問題。

選購平板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屏幕大小必須適中。太小可能導致玩不了某些游戲,太大則不方便拿在手上。其次,要注意解析度和屏幕亮度。高解析度和亮度不僅有助於加強游戲的視覺體驗,還能減輕眼睛的疲勞。最後,不要忽略硬體配置。處理器、內存和顯卡等關鍵配置能夠決定設備的運行速度和穩定性。

哪些品牌的平板適合玩游戲?

筆者分別答鎮篩選了三個方面:硬體配置、屏幕性能和游戲穩定性,推薦下面三款平板。

1. iPad Air 4

iPad Air 4 搭載了Apple A14處理器,可以提供出色的性能,內存也達到了八十都在一個入門級平板上不多見,萬一運行不夠流暢的游戲也同樣也能很好地運行。屏幕亮度高,解析度高,顯示效果好,可以讓你體驗到更逼真的畫面。最後,游戲穩定性也非常好,基本上沒有閃退的情況。

2. Samsung Galaxy Tab S7+

Samsung Galaxy Tab S7+ 也是一款不錯的選項。它配備了高通驍龍865+處理器和6GB的內存,運行流暢,流暢度比較好,特別是超高刷新塌燃率能夠讓游戲和視頻更加流暢。同時,它還擁有一個美觀的AMOLED屏幕和一個更大的電池,能夠讓你在游戲中享受更長時間的使用。紫色和銀色的外表很吸引人。

3. Huawei MatePad Pro

Huawei MatePad Pro 的外觀非常漂亮,輕薄,質感好。它搭載了最新的麒麟990處理器和8GB內存,能夠運行多個游戲情況非常流暢。寫作時,它還配有支持及低延遲的 M-Pencil 寫字筆,也可用在一些游戲等的操作上。

結論

如果你想要一款運行游戲流暢、屏幕效果好的平板電腦,可以選擇上述三款。選完平板後,需要溫馨提示的是,平板要注意團舉虛適當休息,避免過度使用,這樣才能長久地保證平板的狀態良好。

③ 什麼是網卡

網路系統中的一種關鍵硬體是其適配器,俗稱網卡。在區域網中,網卡起著重要的作用。網卡用於電腦之間信號的輸入與輸出。網卡有自己的中斷號(IRQ)和I/0地坦。網卡有ISA卡、EISA卡、及蘋果MAC機上用的乙太網卡等。目前使用較多的有16位的ISA網卡和32位的PCI網卡。網卡有緩沖存儲器,以便存儲數據。與音效卡等類似,網卡一般配有自己的驅動程序。使用時,網卡插在電腦的擴展槽中。網卡上有指示燈,它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否正常。
網卡所支持的傳輸速率不同,有的為每秒10兆位,有的則為每秒100兆位,有的能自我適應10兆位還是100兆位。
帶有遠程啟動晶元的網卡,可以用在無盤工作站上。無盤工作站,沒有硬碟,也可以沒有軟碟機。通過網卡啟動電腦,可以保證系統的安全性,避免病毒。另外,還可以降低費用。
在筆記本電腦中,使用靈巧的PCMCIA卡,用於與其它電腦交換數據。在高速網路中,還有光纖數據分布介面所用的FDDI網卡,異卡傳輸模式中使用的ATM網卡等。區域網中用於匯流排結構拓撲的網卡為BNC口的網卡,傳輸介質一段為50Ω細同軸電纜,在一個網段的兩端需用終結器封好,形成一個網路迴路。

④ 誰有電腦詞彙大全

AAL(ATM適配層):標准協議的一個集合,用於適配用戶業務。AAL分為會聚子層(CS)和拆裝子層(SCR)。AAL有4種協議類型:AAL1、AAL2、AAL3/AAL4和AAL5分別支持各種AAL業務類型。

AAL1(ATM適配層1):AAL1向用戶提供恆定比特率的數據傳送能力、並提供定時信息和結構信息的能力。在必要時還能提供一定的糾錯能力和報錯的能力。AAL1支持A類業務。

AAL2 (ATM適配層2):AAL2用於支持可變比特率的面向連接業務。並同時傳送業務時鍾信息

AAL3/4 (ATM適配層3/4):AAL3/4既支持無連接的也支持面向連接鏈路,但主要用於在ATM網路上傳輸SMDS數據包。

AAL5(ATM適配層5):AAL5支持面向連接的、VBR業務,它主要用於ATM網及LANE上傳輸標準的IP業務。AAL5採用了SEAL技術,並且是目前AAL推薦中最簡單的一個。AAL5提供低帶寬開銷和更為簡單的處理需求以獲得簡化的帶寬性能和錯誤恢復能力。

AARP(AppleTalk地址解析協議):把數據鏈路地址映射成網路地址的AppleTalk協議棧中的協議。

Access list(訪問表):由路由器保存,防止具有某一IP地址的數據包進/出路由器某一特殊的介面。

Access server(接入伺服器):一般放在PSTN與INTERNET之間,通過網路和終端模擬軟體把非同步設備連接到某一區域網或廣域網上的通信處理器。

Active hub(有源集線器):放大區域網傳輸信號的多埠設備。

Address mask(地址掩碼):用於描述地址的哪一部分是指網路或子網,哪一部分是指主機的比特組合。有時簡稱為掩碼。

Address resolution(地址解析):通常指解決計算機定址方式之間差別的方法。地址解析通常指把網路層(第三層)地址映射成數據鏈路層(第二層)地址的方法。

Administrative distance (管理位距):路由選擇信息源的可信度的級別。數值越高,可信度級別越低。

ANSI(美國國家標准協會):由公司、政府和其它成員組成的自願組織。它們協商與標准有關的活動,審議美國國家標准,並努力提高美國在國際標准化組織中的地位。此外,ANSI使有關通信和網路方面的國際標准和美國標准得到發展。ANSI是IEC和ISO的成員之一。

API(應用程序介面):即函數調用規則說明,它定義了一個與伺服器的介面。

AppleTalk(蘋果計算機公司設計出來的通信協議系列):目前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早期的版本,支持只有一個網路號和只在一個地區的單個物理網路。第二個階段是比較新的版本,支持單個物理網路上的多個邏輯網並允許網路分布在不止一個地區。

ARP(地址解析協議):把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的網際網路協議。定義在RFC826中。

ASBR(自主系統邊界路由器):ASBR位於OSPF自主系統和非OSPF網路之間。ASBRs可以運行OSPF和另一路由選擇協議(如RIP)。ASBR必須處於非存根OSPF區域中。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信元中繼的國際標准,在ATM中,各種服務類型(例如語音、視頻或樹據)都以固定長度(53位元組)信元的形式進行傳送。固定長度的信元使得可以在硬體中對信元進行處理,從而減少了通過延遲。ATM的設計應能利用高速傳輸介質如E3,SONET 和T3。

AUI(連接單元介面):MAU和NIC(網路介面卡)之間的IEEE 802.3介面。AUI這一名詞也可以指後面板埠(AUI電纜連接在它上面)。

Autonomous system(自主系統):在共享一公共路由選擇策略公共管理下的網路集合。自主系統按區域細分,一個自主系統必須由LANA分配一個獨特的16比特號碼。

Backbone cabling(主幹電纜):提供配線室之間、配線室與POP之間以及同一區域網大樓之間的相互連接的電纜。

Back off(退避):發生沖突時的強制性重傳延遲。

Bandwidth(帶寬):網路信號所能達到的最高頻和最低頻之差。這一術語也用於描述某網路介質或協議的額定吞吐能力。

Bandwidth reservation(帶寬預留):把帶寬分配給用戶和網路服務的應用程序的過程。包括根據業務流重要性和延遲敏感性為不同業務流分配優先順序。這樣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可用帶寬,如果網路發生擁塞,低優先順序的業務就被丟棄。有時也稱為帶寬分配。

BECN(後向顯式擁擠通告):在與遇到一擁塞路徑的傳輸方向相反的幀中,由幀中繼網路設置的比特,DTE(接收帶有BECN比特設置的幀)會請示較高層協議採取合適的流量控制行動。

Bit-oriented protocol(面向比特協議):能不管幀內容而傳送幀的數據鏈路層通訊協議類別。與面向位元組協議相比,面向比特協議提供全雙工操作並更加高效和可靠。

BPDU(網橋協議數據單元):是一種生成樹協議問候數據包,它以可配置的間隔發出,用來在網路的網橋間進行信息交換。

BRI(基本速率介面):ISDN介面由用於話音、視頻和數據電路交換通信的兩個B信道和一個D信道組成。

Bridge(網橋):在使用相同通信協議的兩個網段間連接和傳遞分組的裝置。網橋在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第二層)上運行。一般地,網橋能過濾、轉發、或擴散一輸入幀(基於該幀的MAC地址)。

Broadcast(廣播):傳給網路所有節點的數據包。由廣播地址確定廣播。

Broadcast address(廣播地址):預留給向所有站點傳送信息的特殊地址。一般地,廣播地址是所有地址的MAC目的地址,通常是把MAC地址設為全1。

Broadcast domain(廣播區域):能接收集合內任一設備發出的廣播幀所有設備的集合。因為路由器不轉發廣播幀,廣播區域一般由路由器設定邊界。

Broadcast storm(廣播風暴):是一種討厭的網路事件,事件發生時,許多廣播同時在所有網段上傳送。廣播風暴佔用相當可觀的網路帶寬,並且一般會引起網路超時。

Buffer(緩沖器):用於處理轉接數據的存儲區域。緩沖區用在互聯網路中可以退避網路設備間處理速度的差別。數據突發可存在緩沖區,直到它們可以被較慢的設備處理。有時也稱為包緩沖區。

Byte-oriented protocol(面向位元組協議):數據鏈路通信協議的類別,該數據鏈路通信協議使用用戶字元集中的一個特定字元劃定幀的界限。這些協議大多數已被面向比特的協議取代。

Category 1 cabling(第一類電纜):第一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電話通信,但不適於傳輸數據。

Category 2 cabling(第二類電纜):第二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能夠 以高達4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ategory 3 cabling(第三類電纜):第三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10BaseT的網路中,並且能夠以高達10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ategory 4 cabling(第四類電纜):第四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令牌環網路中,並且能夠以高達16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ategory 5 cabling(第五類電纜):第五類電纜是EIA/TIA-568B標准中所描述的五類非屏蔽雙絞線電纜之一。它用於運行CDDI,並且能夠以高達100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 CBR(恆定比特率):由ATM論壇為ATM網路定義的QOS級別。恆速率應用於依靠精確時鍾保證無失真傳輸的連接。

CCITT(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負責開發通信協議的國際組織。現在改名為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分。

Channelized E1(信道化的E1線路):E1線路被分成30個B信道和1 個D信道後,以2.048 Mbps速率運行的接入鏈路。它支持DDR 、幀中繼、和X.25。

CHAP(Challenge握手鑒權協議):為了防止未授權訪問而使用端對端協議封裝的線路上所支持的安全特性。它自己本身並不能防止未授權的訪問,它只是用於辨識終端。然後路由器或訪問伺服器就能夠決定該用戶是否可以訪問。

CIDR(無級別域內路由):BGP4支持的基於路由累加的技術,它允許路由器為了減少核心路由器攜帶的路由信息而把路由組合成組。通過使用CIDR,幾個IP網路對於組外的網路而言就像是單一的大網路。

CIR(指定信息速率):幀中繼網路在正常條件下允許的信息傳送速率,它是在最小的一段時間里的速率均值。CIR是以每秒多少比特計算的,它是tariff metrics協商出中的一個關鍵計量單位。

Circuit switching(電路交換):在呼叫進行期間,發送方和接收方必須存在一條專用的物理電路的交換系統即電路交換。它主要應用於電話公司網路中。電路交換作為一種信道訪問技術,可以與爭用 和 令牌環傳遞技術相比; 作為一種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可以與報文交換 和分組交換 技術相比。

Client-server computing(客戶機/伺服器計算):該術語用來描述分布式計算(處理)網路系統,在這些網路系統中事物責任被分成兩部分:客戶機(前端)和伺服器(後端)。這兩個術語(客戶機和伺服器)既可以用於軟體程序,也可以應用於實際的計算設備。這也被稱作分布式計算(處理)。

CO(中心局):它指的是給定區域內所有本地環路連接到的本地電話公司,在中心局內進行用戶線路的電路交換。

Coaxial cable(同軸電纜):包著一根內部線纜的空心的圓柱狀導體,當前用於區域網的兩種同軸電纜是:用於數字信令的50-ohm電纜,和用於模擬信號和高速數字信令的75-ohm電纜。

CODEC(編碼器/解碼器):使用PCM技術將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比特流,並能夠再將數字信號轉換回模擬信號的設備。

Collision(沖突):在乙太網中,當兩個節點同時傳輸數據時,從兩個設備發出的幀將會碰撞,當它們在物理介質上相遇時,彼此的數據都會被破壞。

Collision domain(沖突域):在乙太網中,沖突域指的是位於傳播發生的幀沖突的網路區域。重發器和集線器都會傳播沖突;區域網交換機,網橋和路由器不會傳播沖突。

Communication server(通信伺服器):通過網路和終端模擬軟體連接非同步設備到區域網或者廣域網的通信處理器。它只執行IP和IPX協議的非同步常式。

Convergence(集中):在互聯網的拓撲結構有變化以後,一組運行特定的路由選擇協議的互聯網連接設備同意該拓撲結構變化的速度和能力。

CPE(用戶站設備):電話公司提供的終接設備,比如終端,電話,數據機。它安裝在用戶所在地點,並和電話公司的網路相連。

CRC(循環冗餘校驗):一種差錯校驗技術。幀的接收端通過把幀的內容除以原始二進制除數來計算余數,並把計算所得的余數和發送端存儲在幀中的值相比較。

CSMA/CD(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一種介質訪問機制,在這種機制下,准備傳輸數據的設備首先檢查載波通道。如果在一定時間內沒有偵聽到載波,那麼一個設備就可以發送數據。如果兩個設備同時發送數據,沖突就會發生並被所有沖突設備所檢測到。這種沖突便延緩了這些設備的重傳,使得它們在隔某一隨機時間後才發送數據。CSMA/CD訪問用於乙太網和IEEE 802.3中。

CSU(通道服務單元):把終端用戶和本地數字電話環路相連的數字介面設備。通常它和DSU統稱為CSU/DSU。

Cut-through packet switching(通斷式分組交換):一種分組交換方法。它通過交換機傳送數據,使得分組的前面部分在整個分組進入輸入埠前,在交換機上的輸出埠上離開交換機。使用伺機通過分組交換的設備在檢查目的端地址和確定輸出埠時,便讀取,處理和轉發分組。它也稱為on-the-fly 分組交換。

Datagram(數據報):它指在沒有事先建立一個虛電路的情況下,在傳輸介質上作為網路層單元發送的信息的邏輯分組。IP數據報是互聯網上的主要信息單元。術語幀、報文、數據分組和數據段 也是用來描述在OSI參考模型的不同層和不同的技術圈中的邏輯信息分組。

Datalinklayer(數據鏈路層):它指的是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該層提供了通過物理鏈路的可靠數據傳輸。數據鏈路層主要關心物理定址、網路拓撲、線路描述、按順序傳輸各幀和流控。IEEE已經把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MAC子層和LLC子層。數據鏈路層有時只簡單地叫作鏈路層。它大致對應於SNA模型中的數據鏈路控制層。

DCE(數據通信設備或者數據電路終端設備):該設備和其與通信網路的連接構成了網路終端的用戶網路介面。它提供了到網路的一條物理連接、轉發業務量,並且提供了一個用於同步DCE設備和DTE設備之間數據傳輸的時鍾信號。數據機和介面卡都是DCE設備的例子。

DDR(撥號請求路由選擇):路由器能夠根據發送工作站的請求,自動初始化和結束一個電路交換的會話的一種技術。路由器一直偽裝成激活狀態,從而使得終端工作站一直認為該會話處於激活狀態。撥號請求路由選擇允許在ISDN線路或者在使用了一個ISDN終端適配器或數據機的電話線路上進行路由選擇。

Decryption(解密):它是對數據進行加密的加密演算法的逆運算。它能夠將加密的數據恢復成原樣,即為未加密時的狀態。

Dedicated line(專線):永久地被保留用於傳輸的通信線路,而不是當有傳輸請求時由交換得到的通信線路。

Default route(預設路由):指的是路由表中未直接列出的路由選擇項,它用於指示數據幀下一跳的方向。

Delay(延時):指的是發送方初始化一項事務和接收方第一次響應該事務之間的時間差。它也指在一定路徑上把數據分組從信源端傳輸到信宿端所需的時間。

DLCI(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指的是在幀中繼網路中表示PVC (永久虛電路)或SVC(交換式虛電路)的值。在基本的幀中繼規范中,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在局部內是很重要的(連接的設備可能會用不同的值來表示相同的連接)。在LMI(層管理介面)擴展規范中,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在全局內都很重要的(數據鏈路連接標識符表示單一的終端設備)。

DLSw(數據鏈路交換):它是一個在RFC 1434文檔中描述的互操作標准,它提供了一個在TCP/IP網路上使用數據鏈路層交換和封裝來轉發SNA和NetBIOS通信的方法。數據鏈路交換使用SSP(交換機到交換機協議),而不是SRB協議,從而消除了以下SRB協議的主要局限:跳數限制、廣播和不必要的通信、超時、缺乏流量控制和缺乏優先權機制。 DNS(域名命名系統):該系統用在互聯網中用來把網路節點的名字翻譯成網路地址。

Domain(域): 1.在互聯網中,它指的是命名等級樹的一部分,它是根據組織或者地理位置的通用網路分組。 2.在SNA(系統網路體系結構)中,它指的是一個系統服務控制點和它所控制的資源。 3.在IS-IS(中介系統到中介系統)中,它指的是一個網路的邏輯集合。

DPT(動態包傳輸):DPT技術是Cisco公司於1999年推出的、用於新一代IP骨幹網(IP over Optical)的最新傳輸技術,其英文全稱為:Dynamic Packet Transport(動態包傳輸)。DPT將IP路由在"帶寬有效利用"和"多服務支持"方面的優勢與光纖環路在"富裕帶寬"和"故障自愈能力"方面的優勢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為服務供應商在"分組優化光纖傳輸"方面提供了一個節省開支、功能豐富的解決方案。

DSU(數據業務單元):指的是用於數字傳輸中的一種設備,它能夠把DTE設備上的物理層介面適配到T1或者E1等通信設施上。數據業務單元也負責信號計時等功能,它通常與CSU(信道業務單元)一起提及,稱作CSU/DSU。

DTE(數據終端設備):指的是位於用戶網路介面用戶端的設備,它能夠作為信源、信宿或同時為二者。數據終端設備通過數據通信設備(例如,數據機)連接到一個數據網路上,並且通常使用數據通信設備產生的時鍾信號。數據終端設備包括計算機、協議翻譯器以及多路分解器等設備

E1:指的是主要用於歐洲的廣域數字傳輸方案,它以2.048 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可以從公共電信服務供應商那裡租用E1線路作為專用線路。

E3:指的是主要用於歐洲的廣域數字傳輸方案,它以34.368 Mbps的速率傳輸數據。可以從共用載波那裡租用E3線路作為專用線路。

EGP(外部網關協議):它是一個在自治系統之間交換路由選擇信息的網際網路協議。它定義在RFC 904文檔中的。請不要與常用術語"自治系統(egp)"相混淆。外部網關協議是一個過時的協議,它已經被BGP協議所代替。

EIA(電子工業協會):它是一個制定電子傳輸標準的組織。電子工業協會和TIA(電信工業協會)已經制定了大量的有名的通信標准,例如EIA/TIA-232 標准和EIA/TIA-449標准。

EIA/TIA-232:指的是由電子工業協會和電信工業協會聯合開發的通用物理層介面標准,它能夠支持高達64 kbps信號速率的非均衡電路。它與V.24規范非常相近。正式名稱是RS-232。

ELAN(模擬區域網):它是一種ATM網路,在這種網路中採用客戶-伺服器模型對乙太網或者令牌環區域網進行了模擬。模擬區域網由一個LEC、一個LES、一根匯流排和一個LECS.組成。多個模擬區域網可以在一個ATM網路上同時共存。模擬區域網定義在LANE(區域網模擬)規范中。

EMI(電磁干擾):由電磁信號引起的干擾,它會削減數據的完整性和增加傳輸信道上的出錯率。

Encapsulation(封裝):把數據包裝到帶報一個特殊協議報頭中。例如,乙太網數據在傳輸之前被封裝到一個乙太網報頭中。同樣地,當在不同類的網路中橋接時,發自一個網路的所有幀只需簡單地放入接收端網路使用的數據鏈路層協議報頭中。

Error-correcting code(糾錯碼):指的是一種碼,它擁有足夠的智能,並且包含了足夠的信令信息,這使得它能夠檢測並糾正接收方的許多錯誤。

Error-detecting code(檢錯碼):指的是一種碼,它根據數據對相應的結構指南的遵循程度,對接收數據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檢測出數據傳輸的錯誤。

Ethernet(乙太網):指的是由Xerox公司創建並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聯合開發的基帶區域網規范。乙太網絡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技術,並以10 Mbps的速率運行在多種類型的電纜上。乙太網與IEEE 802.3系列標准相類似。

Fast Ethernet(快速乙太網):快速乙太網是指任何一個速率達到100M比特率的乙太網。快速乙太網在保持幀格式、MAC(介質存取控制)機制和MTU(最大傳送單元)質量的前提下,其速率比10Base-T的乙太網增加了10倍。二者之間的相似性使得10Base-T乙太網上現有的應用程序和網路管理工具能夠在快速乙太網上使用。快速乙太網是基於擴充的IEEE802.3標準的。

Fast Ethernet Interface Processor FCS(幀校驗序列):為進行差錯控制而加入到一個幀中的額外符號。幀校驗序列用在高級數據控制規程(HDLC)、幀中繼和其他數據鏈路層協議中。

FDDI(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它是一個ANSIX3T9X9.5規范,指的是傳輸距離達2公里,速率每秒100兆位(100Mbps),利用光纖電纜進行令牌傳輸的區域網絡。它採用雙令牌結構以保證冗餘度。

FDDI II(第二代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改進的光纖分布式數據介面(FDDI)的美國國家標准協會(ANSI)規范。它為無連接的數據電路和面向連接的聲音和圖像電路提供了同步傳輸。

FECN(前向顯式擁塞通知):由幀中繼網路設置的標志位來通知接收該幀的數據終端設備(DTE)從源到目的地的路徑發生擁擠。接收到帶有前向顯式擁擠通知標志位的數據終端設備能要求高層協議進行適當的流量控制。

Filter(過濾器):通常來講,過濾器是一個進程或設備。它篩選出具有某些特徵的網路數據流,例如源地址,目的地址或協議,並且按照建立的標准決定是轉發還是丟棄該數據流。

Firewall(防火牆):它是指路由器或訪問伺服器、或者幾個路由器或訪問伺服器被設計為任意相連的公用網路和專用網路之間的緩沖區。防火牆路由器使用訪問列表和其他方法保證專用網路的安全。

Flash memory(快閃內存):由Intel公司發展起來並授權給其他半導體公司的一項技術。它是永久性的存取器,能夠電擦除存儲內容並可再次編程。在必要的情況下,允許軟體映像存儲,引導和再次寫入。

Flow control(流量控制):保證一個發送設備,例如數據機,其發送數據的速率不超過接收設備接收速率的技術。當接收設備中的緩沖區充滿時,就發送一條消息給發送設備暫停傳送,直到緩沖區內的數據被處理掉。在IBM網路中,這項技術被稱為調步。

FRAD(幀中繼訪問設備):為一個區域網(LAN)和一個幀中繼廣域網(Frame Relay WAN)之間提供連接的任何網路設備。

Frame(幀):作為數據鏈路層單元在傳輸介質上傳送的邏輯信息組。包含在一幀中的用戶數據通常是被用來進行同步化和差錯控制的報頭和報尾包圍的。在開放式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的各個層和不同的技術環節數據報、 報文、數據分組 和段等術語也都被用來描述邏輯信息組。

Frame Relay(幀中繼):處理多個虛擬電路的工業標准,是在互連設備之間使用高級數據控制規程(HDLC)封裝的交換數據鏈路層協議。它比X.25分組協議更有效,通常被認為是對X.25分組協議的替換。

FTP(文件傳輸協議):作為TCP/IP協議組一部分的應用協議,用來在網路節點間傳輸文件,它在RFC 959文檔中被定義。

Full plex(全雙工):能夠在發送站點和接收站點之間同時進行數據傳輸的能力.
#p#
G.703/G.704: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准化部分(ITU-T)關於電話公司的設備與DTE(數據終端設備)相連接的電氣與機械規范,其連接是通過同軸電纜接插件(BNC)連接器實現的,並且工作在E1數據率上。

Gateway(網關):在網際網路協議(IP)范疇中,原始的含義指一個路由選擇設備。而現在,是用路由器一詞來表示具有路由選擇功能的節點;網關則被用來指一種特殊用途的設備,它能夠在應用層將信息堆棧從一種協議轉化為另一種協議,這一點不同於router。

GNS(獲取最近的伺服器):基於IPX協議的網路客戶發出請求包以定位相對於它最近的某特定類型活動伺服器。基於IPX協議的網路客戶發布GNS請求以期獲得一個相聯伺服器的直接響應或一個路由器的響應,此響應用以確定網際網路網路服務的提供地點。GNS是IPX協議的服務布告協議(SAP)的一部分。

Half plex(半雙工):發送站和接收站之間,數據的傳輸在某一時刻只能向一個方向進行。

H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由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的面向比特的同步數據鏈路層協議。起源於SDLC,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定義了同步串列鏈接時,使用字元幀及校驗和進行數據封裝的模式。

Holddown(阻持):路由器在一段阻持時間中,所處於的一種既不通告路由也不接收路由通告的狀態。阻持用於從網路的所有的路由器中沖掉有關一個路由的不利信息。典型的阻持如,當某路由的一個鏈接失敗時,此路由將被置為阻持狀態。

Hop(跳):描述兩個網路節點間(例如,兩個路由器之間)的一個數據數據包通路的術語。

Hop count(跳計數):路由選擇度量,它用來測量來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的距離。RIP用跳計數作為它唯一的度量。

Host(主機):指網路計算機系統。類似於 node(節點)術語,但host(主機) 通常是指一個計算機系統,而節點則一般用於任何聯網的系統,其中包括訪問伺服器和路由器。

HSRP(熱備份路由器協議):提供了網路的高實用性和網路拓撲變化的透明性。HSRT建立一個有引導路由器的熱備份路由器組來服務所有發送到熱備份路由器地址的數據包。引導路由器受組里的其它路由器監控,如果引導路由器失效,這些備份路由器中的一個就會繼承引導路由器的地位和熱備份路由器組的地址。

HSSI(高速串列介面):優於廣域網(WAN)鏈接的高速(達52Mbps)串列連接網路標准。

Hub(集線器):1.通常,該術語用來描述一個起星形拓撲網路中心點作用的設備。2.包含多種獨立的,但是連接了網路模塊和因特網路設備的硬體或軟體裝置。集線器可以是主動方式(它們能重復通過它們發送的信號)或被動方式(它們不重復,而僅僅拆分通過它們發送的信號)。3.在乙太網和IEEE 802.3中,指一個乙太網多埠中繼器,有時稱為concentrator(集中器)。

ICMP(Internet控制信息協議):是網路層的網際網路協議,它負責報告錯誤,並提供與IP數據包處理相關的其它信息。記錄在RFC 792文件中。

IDF(中間配線設施):是樓中利用星形網路拓撲的二級通信室。IDF依賴於MDF。

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是一個專業組織,其活動包括通信和網路標準的開發。IEEE LAN標準是當今居於主導地位的LAN標准。 IEEE 802.1IEEE規范,它描述通過生成擴展樹來阻止網橋迴路的一種演算法。該演算法是由數字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發明的。Digital演算法和IEEE 802.1演算法並不完全相同,也不兼容。

IEEE 802.12:IEEE LAN標准,它確定物理層和數據鏈接層的MAC子層。IEEE 802.12以100 Mbps的速率在許多物理介質上使用命令優先順序介質訪問方案。

IEEE 802.2:IEEE LAN協議,它規定數據鏈接層的LLC子層的實現。IEEE 802.2處理錯誤、組幀、流量控制和網路層(第三層)服務介面。它在IEEE 802.3和IEEE 802.5 LAN中使用。

IEEE 802.3:IEEE LAN協議,它確定物理層和數據鏈接層的MAC子層的實現。IEEE 802.3在許多物理介質上以各種不同速度使用CSMA/CD訪問。IEEE 802.3標準的擴充版規定了快速乙太網的實現。原始IEEE 802.3規范的物理更改包括 10Base2、10Base5、10BaseF、10BaseT 和 10Broad36。 快速乙太網的物理更改包括 100BaseT、100BaseT4 和 100Ba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