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蘋果電腦的事情
擴展閱讀
怎麼提高圖片網站的響應 2025-01-22 18:53:15
usb網路共享被識別為 2025-01-22 18:49:19

蘋果電腦的事情

發布時間: 2024-01-12 03:59:37

A. 世界上第一台蘋果電腦是哪一年誕生的

是1976年。

蘋果電腦是蘋果公司開發上市的一種產品,蘋果公司原稱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目前全球電腦市場佔有率為3.8%。

蘋果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iTunes音樂商店和iPhone智能手機,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1)蘋果電腦的事情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簡稱沃茲(Woz))創立。在當年開發並銷售Apple I電腦。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發表了MacBookAir,這是現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發表了MacBook Air第二代,MacBook新一代,MacBook Pro新一代,和與MacBook配合使用的LED Cinema Display 顯示器。本句話由我小乖助手提供。

2010年,IPAD正式發售。iPad定位介於蘋果的智能手機iPhone和筆記本電腦產品之間,通體只有四個按鍵,與iPhone布局一樣,提供瀏覽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等功能。


B. 蘋果電腦公司發展史

蘋果公司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這里簡略介紹一下他的發展軌跡。設計在線.中國

-Steven Wozniak和Steven Jobs這兩個天才少年在高中的時候已經成了形影不離的朋友,Wozniak有機會涉足計算機設計領域,並在1976年設計出後來被成為Apple I 的電腦,附有遠見的Jobs堅持要試著去賣這台機器。於是1976年4月1日,蘋果破土而出了上海工業設計。
Apple I市場反應冷淡。直到1977年Apple II誕生並作了第一次商業展示後才引起人們的注意。蘋果的銷量大幅增加,造型設計公司的規模也自然而然的擴大。
-1979年Jobs和其他幾個工程師慕名訪問了施樂公司的PARC試驗室,並從那裡「偷學」到了圖形用戶界面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蘋果電腦。
-1980年蘋果已經有幾千名雇員,並且產品開始銷往世界各地,蘋果成了電腦的代名詞。
-1983年,外觀設計Jobs開始聘請前百事可樂公司的主管John Sculley任蘋果的CEO,相信他會讓這棵未老先衰的蘋果「枯木逢春」。
-1985年Jobs和Sculley的分歧越來越大產品設計,蘋果的Jobs不得不離開了蘋果。Sculley獲得了工業設計蘋果絕對的領導權。
-1987年,蘋果發布其Mac II,功能強大的家用計算機,月銷售達到5萬台。蘋果又過了幾年好日子。
-1991年蘋果電腦的操作系統是:Mac OS,但其與流行的兼容機軟硬體不兼容。這大大束縛了它的發展。這曾經非常成功的市場策略,現在卻讓它吃盡了苦頭,微軟的操作系統很快佔領了廣大的市場。
-1993年6月他們免除了Scully的職務。設計在線.中國
-1994年蘋果發布其家用機PowerMac。第一台基於IBM和Motorola合作開發的高速處理器PowerPC晶元的機型。但因為其封閉的市場策略,只有少數廠家得到有限的技術許可,仍然不能很好的打開市場。面對開放的兼容機市場,蘋果的大門卻越關越緊,路也越走越窄。
-1995年微軟WINDOWS95發布,這更令其雪上加霜。蘋果的冬季來臨了。
緊接著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蘋果急需一名能引領其走出低谷的帶路人,但遲遲沒有挑選出來,面對奄奄一息的蘋果,眾多的商界驕子們望而卻步。
-1996年在眾多昔日同事的支持下,jobs開始在公司中起作用,成為事實上的領導人,被稱為「過渡總裁」。但此時蘋果的股票降到5年來的最低點,Jobs面臨有生以來最大的挑戰,挽救心愛的蘋果。
-1997年11月10日,蘋果宣布將通過電話和網路開展直銷Power Computing,結果銷路很好,緊接著又推出了一款新機型:PowerMacG3
復甦的跡象慢慢的顯露出來,蘋果終於制止了下滑,開始連續幾個季度微利。Jobs繼續著他的復甦計劃,又推出了真正的劃時代蘋果傳奇產品:iMac(1998年)、iPod(2002)

蘋果的傳奇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蘋果之所有能有傳奇般的發展,開發出傳奇般的產品,很大程度上歸結於公司傳奇般的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他的傳奇人生得從他的出生前講起。

1955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生於矽谷的,生母是一名年輕的未婚在校研究生,生母將他送給別人收養。養父母是典型的藍領工人,並沒有優越的環境。

1972年喬布斯17歲,他來到位於波特蘭大的里德學院上大學,在那裡開始探索印度佛教,從學生宗教領袖那裡學會了如何做推銷。在那裡讀了六個月後,喬布斯決定退學,並且堅信日後會證明這樣做是對的。

1974他到印度朝聖,漫遊後反而有了新的認識,認為愛迪生對世界的貢獻比佛教大師要大得多。於是他回到矽谷參加了沃茲尼阿克創立的自製電腦俱樂部,才有了個人機的面世。

1976年在 20 歲時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沃茲(蘋果公司創始人之一Wozon)在喬布斯父母的車庫里辦起了蘋果公司。十年後,蘋果公司就從車庫里我們兩個人發展成為一個擁有 20 億元資產、4,000 名員工的大企業。

1986年30歲時,喬布斯被自己辦的公司解僱了。怎麼會被自己辦的公司解僱呢?原來隨著蘋果公司越做越大,蘋果公司聘了百事可樂公司的主管John Sculley與喬布斯一道管理公司。隨後我倆對公司前景的看法開始出現分歧,最後我倆反目了。這時,董事會站在了John Sculley那一邊,所以在30歲那年,喬布斯離開了公司。

從蘋果公司被擠出後喬布斯感到失落,但不久就振作起來。他雖然不是技術人員,但卻是獨具慧眼善於開拓新產品的奇才。1985年9月他賣掉所有蘋果股票重新創業,但仍保留有一股以便獲得年度財務報告,並用以寄託他對蘋果的深情。

喬布斯新建了Next公司,准備開發新一代電腦,同時買下影視動畫公司Pixar(後來成為世界最有名的三維動畫公司)。

蘋果為了要使用Next的新技術,於1996年底用4億美元收購了Next。但經營不得法,並沒有獲得應有市場。反而因成本太高造成虧損。設計在線.中國

1997年7月因連續5個季度虧損,最高執行官阿默利歐只好辭職,當時蘋果已接近破產邊緣,人們又想起了喬布斯,於是在緊急關頭他又被聘任為臨時總裁兼最高執行長官。(1985年喬布斯被董事會解職,美國電腦產業就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康柏和戴爾都在此期間脫穎而出。而作為個人電腦的始祖,蘋果卻步履蹣跚,十年內它換過3任CEO,年銷售額卻從110億美元縮水至70億美元。)

喬布斯回到蘋果後,做的第一件事是縮短戰線,把正在開發的15種產品縮減到4種,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員,節省了營運費用。其次,發揚蘋果的特色。蘋果素以消費市場作為目標,所以他要使蘋果成為電腦界的索尼。上任伊始便著手開發iMac,使得電腦非常適合家庭的使用。第三,便是開拓銷售渠道,讓CompUSA成為蘋果在美國全國的專賣商,使Mac機銷量大增。第四,調整結盟力量。同宿敵微軟和解,取得微軟對它的1.5億美元投資,並繼續為蘋果機器開發軟體。同時收回了對兼容廠家的技術使用許可,使它們不能再靠蘋果的技術賺錢。

1998年上半年iMac面世取得成功,蘋果扭虧為盈。現在人們談論的是恢復青春活力後的蘋果將會怎樣推動電腦事業的發展,而不是蘋果行將破產。使蘋果起死回生的正是剛43歲的喬布斯。

就在蘋果前景一片大好的2004年,喬布斯被診斷患了癌症。一次掃描檢查,結果清楚地表明喬布斯的胰腺上長了一個瘤子,確診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惡性腫瘤,最多還能活 3 到 6 個月。喬布斯做了手術,現在好了。這是喬布斯和死神離得最近的一次,這次經歷之後,喬布斯對人生的感悟體會的更加深刻,他說:人的時間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別人的意願去活,這是浪費時間。不要囿於成見,那是在按照別人設想的結果而活。不要讓別人觀點的聒雜訊淹沒自己的心聲。最主要的是,要有跟著自己感覺和直覺走的勇氣。無論如何,感覺和直覺早就知道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求知若渴,大智若愚。這也是喬布斯一直想做到的。

人們認為喬布斯具有技術、管理和文化的三張面孔。在技術方面,他是使電腦成為消費產品的倡導者;在管理方面,他是善於隨機應變的企業家;在文化方面,他是電腦文化的革命家。
1985年他被裡根總統授予國家科技勛章,1987年獲傑弗遜傑出公共服務獎。設 計 在 線 . 中 國
蓋茨對喬布斯的評論是:「我不過是喬布斯第二,在我之前,蘋果電腦的飛速發展給人以太深的印象。」

蘋果的傳奇設計

1998年後蘋果公司復興,雖然蘋果公司的每個產品幾乎都是藝術品級的設計精品,但蘋果公司真正的能稱得上傳奇產品只有兩個:這就是 iMac 和iPod,這兩個產品真正實現了蘋果巨人的復活,使得蘋果時代又一次到來了。

C.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這就意味著,蘋果電腦中最後一片intel晶元也被放棄了。從今以後,蘋果與intel再無瓜葛。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1

蘋果的 Mac 電腦使用了十餘年的英特爾處理器,但從 2019 年開始,蘋果開始通過自研晶元等舉措有意擺脫對英特爾的依賴。據快科技 7 月 26 日報道,蘋果已經去掉了英特爾的最後一絲痕跡。

根據 iFixit 對蘋果 MacBook M2 款的拆解介紹,之前使用的英特爾 JHL8040R USB4/ 雷電 3 計時器晶元已經消失了,換成了不知名品牌的方案,表面只能看到一個編號 U09PY3。目前尚不清楚這顆新的晶元來自哪家廠商,從編號上也查不到任何有用信息。

此外,iFixit 7 月 19 日對蘋果 MacBook M2 Air 款的拆解介紹顯示,晶元板上出現了一個看似蘋果製造的 Thunderbolt 3 驅動程序,而不是熟悉的英特爾晶元。

這意味著,蘋果已經和英特爾徹底分手。

雖然蘋果近幾年持續在晶元研發上發力,但也有網友為蘋果捏一把汗:「蘋果每年投資上千億,為啥 5G 研發還是失敗?5G 晶元難在哪?」

蘋果和英特爾的「愛恨糾葛」

在此之前,蘋果和英特爾的合作曾維系了十餘年。2019 年,蘋果開始逐步擺脫對英特爾的依賴。

據了解,當時蘋果在內部發起了一項計劃,在 2020 年以前用基於 ARM 架構的處理器取代其 Mac 計算機中的英特爾晶元。

很快,蘋果聘請了 ARM 公司的頂級晶元工程師之一 Mike Filippo,Mike Filippo 在伺服器等更高級晶元方面的經驗將有助於蘋果實現這一目標。Mike Filippo 在 LinkedIn 的個人資料顯示:在加入 ARM 之前,他曾在 AMD、英特爾出任過關鍵晶元設計師,並領導過一些重要項目。

2020 年 6 月,蘋果正式宣布放棄英特爾處理器,轉而使用基於 ARM 的晶元。2020 年 11 月,蘋果正式發布了 M1 晶元。2022 年 6 月,蘋果又帶來了 M2 晶元。

英特爾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改進其晶元設計,首席執行官 Pat Gelsinger 已將擊敗蘋果的筆記本電腦列為首要任務。

Pat Gelsinger 曾在 2021 年 10 月表示,希望未來能通過創造比蘋果能製造的「更好的晶元」來贏回蘋果的業務。他正計劃確保英特爾的產品「比他們的更好」,並表示英特爾擁有一個更加開放和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除了在晶元研發上互相較量,兩家公司在人才招聘上也短兵相接。

今年 1 月 6 日,蘋果 Mac 系統架構總監 Jeff Wilcox 在領英上宣布,他將離開蘋果,前往英特爾擔任新職位。他將擔任英特爾研究員和設計工程組的首席技術官的領導職位,專注於客戶端 SoC 架構。Jeff Wilson 說,他計劃與英特爾一起打造開創性的 SoC。

Jeff Wilcox 曾是蘋果桌面和筆記本電腦產品開發的關鍵角色。在蘋果擔任 Mac 系統架構總監的 8 年間,他主要負責 Mac 系統的系統架構、信號完整性和電源完整性等工作。他還是蘋果 M1 團隊的一員,他在蘋果從英特爾晶元到 M1 晶元的過渡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過有趣的是,Jeff Wilcox 的老東家正是英特爾。他從 1997 年開始就在英特爾任職,10 年後轉為英偉達的首席架構師,又於 2010 年回到英特爾,3 年後入職蘋果,擔任 Mac 系統架構總監。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2

iFixit對蘋果MacBook M2款的拆解顯示,之前使用的Intel JHL8040R USB4/雷電3計時器晶元已經消失了,換成了不知名品牌的方案,表面只能看到一個編號U09PY3。

這就意味著,蘋果電腦中最後一片intel晶元也被放棄了。從今以後,蘋果與intel再無瓜葛。

蘋果與高通的恩怨情仇

事情還得從蘋果與高通之間的恩怨說起,公開資料顯示,高通與蘋果再2018年涉專利訴訟大幾十宗。最終,蘋果受高通專利訴訟影響,被臨時禁售蘋果iphone系列產品。蘋果與高通的官司曠日持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蘋果轉投intel4G基帶晶元,這便是日後廣受詬病的iphone11信號差的肇始。

由於iphone11上市後,大量用戶反應iphone11信號經常飄忽不定,蘋果iphone11手機的銷售一度下跌。彼時,華為、高通的5G基帶晶元紛紛亮相。蘋果公司最終不得已與高通和解,使用高通公司的5G基帶晶元。

蘋果與英特爾暗中交鋒

對於電子產品大廠之間的恩恩怨怨,業界早已司空見慣。在Iphone11因英特爾基帶晶元問題而廣受詬病期間,蘋果公司一定與英特爾公司相關部門之間展開了多輪談判。其中,就信號不穩定,增益差的問題,蘋果公司在與高通鬧翻的情況下,絕不會輕易否決英特爾,一定是在線下做了大量溝通。

但面對來自市場的壓力和用戶的不滿,再加上市場上高通、華為5G基帶晶元的優異表現。在英特爾基帶晶元無法與高通、華為的相關產品比肩的情況下,蘋果只有選擇與高通和解一條路可走。因為,華為的晶元不外售,而且華為自己的晶元還不夠用。

蘋果放棄與英特爾4G基帶晶元的合作,英特爾會毫無怨言么?英特爾為因應蘋果對其4G基帶晶元的需求,以及5G基帶晶元的需求,也一定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最終,英特爾在與蘋果的合作中卻鎩羽而歸。

蘋果自研基帶晶元

從蘋果公司的角度來看外購的基帶晶元以及其他配件,一方面蘋果不滿高通高額的專利授權費,而另一方面放眼整個市場卻替代無門。在這樣的情況下,蘋果公司痛下決心,自行設計5G基帶晶元。

不知道是5G基帶晶元的設計難度比CPU更大還是蘋果缺乏基帶晶元的設計經驗,總而言之,蘋果在5G基帶晶元的長期努力一波三折,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成功。也因此,蘋果暫時無法擺脫高通的5G基帶晶元。

蘋果決心遠離英特爾

從蘋果自研M系列PC用CPU開始,蘋果就加速了遠離英特爾的進程。從M1到M2,蘋果MacBook不再使用英特爾的CPU,而改為自家的M2晶元。正如本文開頭,蘋果放棄了採用英特爾的計時器晶元,而改用另外一家公司的計時器晶元。

從此以後,蘋果與英特爾恩怨兩清,相忘於江湖。而對於英特爾來說,這絕對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相愛時難別亦難,英特爾無力挽紅顏。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英特爾在CPU方面傲視群雄,但在移動通訊領域,英特爾與高通尚有差距。

蘋果遠離的.不止是英特爾

作為美國打壓華為的旁觀者和受益者,作為同樣從事手機業務的蘋果公司,深知華為的艱難處境。觀人冷暖,寒熱自知,蘋果經歷過與英特爾、高通之間的恩恩怨怨,對華為的自強不息感同身受。因此,蘋果決心果斷自研5G基帶晶元,即便進展不順利,但蘋果決意不會放棄。

蘋果與英特爾的分手不可避免

由於蘋果自身不事生產製造,僅從設計角度,蘋果加大科研投入都是必由之路。通過科研,蘋果可以在專利領域占據更多話語權,至少可以不再簽城下之盟。因此,蘋果不但與英特爾分手,與高通貌合神離的「熱戀」也不會持續多久。

反觀我國華為,與蘋果的境遇又何其相似。盡管蘋果與華為最大的不同在於至少可以與高通簽城下之盟來維持業務運轉,但華為也錨定了自研自產晶元這條華山之路。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3

自從蘋果開啟 M 系列自研處理器之路後,它與英特爾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了。

最近,人們發現隨著 M2 版本的 MacBook 上線,蘋果已從其 PC 產品線中移除了最後一點英特爾晶元。硬體拆解網站 iFixIt 在研究一台最新的 MacBook Air(M2 處理器型號)時,發現前幾代的英特爾 USB4 晶元已被更換成另一個品牌。

這一組件更改是在上周的 iFixIt 拆解報告中發現的,這或許標志著英特爾與蘋果合作關系的一段歷史終結。在放大的主板細節圖中,你可以注意兩個晶元的代號為「U09PY3」。此前版本的 MacBook 使用英特爾的 JHL8040R Retimer 晶元來支持 USB4 和 Thunderbolt。

我們不知道新的 U09PY3 USB4 retimer 晶元是由哪家公司製造的,消息來源表明它是定製設計,我們無法從圖像中的標記中獲得更多信息。

作為主板的一小部分,蘋果也沒有公開表示任何關於這一變化的信息,預計未來也不會。出於供應鏈或成本原因,更改此類晶元的供應商是常見行為。切換背後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對英特爾 JHL8040R retimer 不滿意,但同樣我們沒有聽到任何關於此的抱怨。

在推特上有半導體博主表示,目前的兩款 M2 MacBook 都是完全沒有英特爾元素的。

關於將英特爾拒之門外的話題,有人還指出,AMD 最新的 Rembrandt (銳龍 6000)系列晶元的筆記本電腦已經避開了所有與英特爾 USB4 的關系。AMD 決定採用的 retimer 有的來自瑞士初創公司 Kandou 的 KB8001「Matterhorn」。該公司聲稱其 USB4 retimer 晶元「部署在前六大 PC OEM 中的五家的產品中」。此外,其 USB4 retimer 與所有 SoC 平台兼容。

Retimer 晶元的作用是採用先進的信號調理技術來提升信號完整性,然後以更高速度傳送到較遠的地方。

我們知道英特爾與建立在 Thunderbolt 3 基礎上的 USB4 標准有著深厚的聯系,兩者都是基於雷電 3 底層協議打造,彼此互補且兼容,都是 Type-c 介面。因此 USB4 支持高達 40 Gbps 的傳輸、DP Alt 模式顯示器連接(最高 5K 解析度)、一些 Thunderbolt 3 設備的兼容性以及高達 100W 的功率傳輸。請注意這里「最高」的字樣,這意味著標稱的性能不具有普遍性。

有意思的是,在拆解中人們發現新一代的 MacBook Air 不僅沒有散熱風扇,就連散熱片也沒有,蘋果對於新一代設計可謂信心滿滿。

D. 第一代 Mac 電腦是在怎樣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

Media Access Control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intosh Mac OS X.X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地址就是在媒體接入層上使用的地址,通俗點說就是網卡的物理地址,現在的Mac地址一般都採用6位元組48bit(在早期還有2位元組16bit的Mac地址)。

對於MAC地址,由於我們不直接和它接觸,所以大家不一定很熟悉。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7層網路協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參考模型中,第二層為數據鏈路層(Data Link)。它包含兩個子層,上一層是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下一層即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即介質訪問控制層。所謂介質(Media),是指傳輸信號所通過的多種物理環境。常用網路介質包括電纜(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還有微波、激光、紅外線等,有時也稱介質為物理介質。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體地址或鏈路地址,由網路設備製造商生產時寫在硬體內部。這個地址與網路無關,也即無論將帶有這個地址的硬體(如網卡、集線器、路由器等)接入到網路的何處,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變,不能由用戶自己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