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蘋果筆記本電腦哪款性價比比較高,求推薦
1、蘋果MACbook Pro MGX72
的外形來看就給人一種高級感,苗條的身材特別容易攜帶,而且它的材質也都使用了比較環保的鎂鋁合金,這種材料不會產生特別的味道,而且配上外面的塗層漆之後顯得特別的高大上。
3、MacBook Pro MF840CH/A
這款筆記本在今年三月剛剛上市,毫無疑問的成為了大家的目光聚焦點。在外觀上,它的設計一如既往的輕薄,厚度降低近25%達到13.1mm,質量也僅僅只有0.92kg。此外,除了銀灰色之外,還新增加了深空灰與土豪金兩個配色可供選擇。在配置上,該機則延續了蘋果一貫的高品質,並採用了功耗較低的英特爾Core M處理器,續航時間長達10小時。
筆記本在於其攜帶方便
對主板,CPU要求,內存,顯卡,硬碟容量都有不同等等。雖然筆記本的機身十分輕便,但完全不用懷疑其應用性,在日常操作和基本商務、娛樂 、運算操作中,筆記本電腦完全可以勝任。
當今的筆記本電腦正在根據用途分化出不同的趨勢,上網本趨於日常辦公以及電影;商務本趨於穩定低功耗獲得更長久的續航時間;家用本擁有不錯的性能和很高的性價比,游戲本則是專門為了迎合少數人群外出遊戲使用的;發燒級配置,娛樂體驗效果好,當然價格不低,電池續航時間也不理想。
『貳』 蘋果公司的發展史。
1、1971年,16歲的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21歲的史蒂芬·沃茲涅克(Stephen Wozniak)經朋友介紹而結識。1976年,喬布斯成功說服沃茲裝配機器之餘跟他去推銷,他們另一位朋友,羅·韋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組成了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2、同年5月,喬布斯與一間本地電腦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店主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訂購50部後來被稱為Apple I的設備,並在交貨時支付每部500美元。喬布斯取得了這份訂單後,出售自己貴重物品進行籌款,並且說服大型電子零件分銷商Cramer Electronics店鋪信用部經理,先給零件後付款,最終喬布斯成功的完成這筆交易。
3、197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注冊成為「蘋果電腦公司」。同年,沃茲已成功設計出比Apple I更先進的Apple II。喬布斯想將公司擴充並向銀行貸款,但韋恩因為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而退出了(另一說法為韋恩為了健康選擇放棄瘋狂的工作)。
4、1980年12月12日,蘋果公司公開招股上市,在不到一個小時內,460萬股全被搶購一空,當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80年代起,蘋果在個人電腦業務遇到新興的競爭對手。他們之中份量最重的是電腦業的「頭號人物」——IBM。
5、1983年蘋果公司推出以CEO史蒂夫·喬布斯女兒的名字命名的新型電腦Apple Lisa,這是全球首款將圖形用戶界面和滑鼠結合起來的個人電腦。1985年,喬布斯獲得了由里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勛章。
6、1997年,喬布斯創辦的NeXTComputer公司被蘋果公司收購,並且再次回到蘋果公司擔任董事長。2001年,蘋果推出了Mac OS X,一個基於喬布斯的NeXTStep的操作系統。
7、2012年創下6235億美元的市值記錄,截至2014年6月,蘋果公司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蘋果公司在2016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9名。2013年9月30日,在宏盟集團的「全球最佳品牌」報告中,蘋果公司超過可口可樂成為世界最有價值品牌。
8、2014年,蘋果品牌超越谷歌(Google),成為世界最具價值品牌。2016年7月20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蘋果公司名列第九名。2016年9月8日凌晨1點,2016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在美國舊金山的比爾·格雷厄姆市政禮堂舉行。
(2)世界上第二小的蘋果電腦擴展閱讀:
蘋果的商標由來:
1976年,蘋果的第一個標志由羅·韋恩(Ron Wayne)用鋼筆畫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牛頓在蘋果樹下進行思考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也想要效仿牛頓致力於科技創新。但是這個logo圖形復雜並且不容易被記憶,只在生產Apple I時使用,所以很快被蘋果所拋棄。
1976年由喬布斯決定重新指定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重新設計一個更好的商標來配合Apple II的發行使用。於是Janov開始製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麼。
「我想簡化蘋果的形狀,並且在一側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個位元組),對吧,以防蘋果看起來像一個西紅柿,」Janov解釋到。然後,J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叄』 macbook(2015年蘋果公司出品筆記本電腦)詳細資料大全
macbook是2015年蘋果公司出品的筆記本電腦。2015年3月9日,蘋果春季發布會在美國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召開。發布會上蘋果重點發布了全新的Macbook 12英寸新機型,採用全新設計,分為灰、銀、金三色,12英寸Retina顯解析度為2304 x 1440,處理器為英特爾酷睿M低功耗處理器。它採用無風扇設計,這也是首台無風扇的MacBook。新Macbook重約0.91千克,13.1毫米厚,比現在11寸的的MacBook Air薄24%。主機板比之前版本小了67%。觸控板的壓力感測器能檢測到用戶在面板上用了多大的力,使用創新的階梯式電池,使電池容量提高35%,在2015年4月10日正式發售。
2016新版本Macbook在電池使用時間與上一代多增加1小時電池使用時間,並增加新款玫瑰金配色。2017年6月5日,在WWDC 2017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對MacBook進行了更新。
2018年6月22日,蘋果官網宣布推出了適用於MacBook的鍵盤服務計畫,將免費為符合條件的MacBook鍵盤提供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蘋果筆記本電腦
- 外文名 :MacBook
- 開發商 :Apple
- 發布時間 :2015年3月9日
- 上市時間 :2015年4月10日
- 顏色 :灰、銀、金、玫瑰金
- 作業系統 :macOS (過去稱為OS X)
- 外形設計 :喬納森•伊夫
設計特點
2015年3月10日,蘋果如期發布了 12 英寸版使用Retina螢幕的 MacBook Air 新品,不過新產品線摒棄了後綴,就叫 "MacBook"。 2015年3月15日,三星電子再次獲得蘋果價值數十億美元訂單,為新MacBook筆記本提供固態硬碟(SSD)。 新MacBook 僅重 2 磅,機身最厚處為 13.1 毫米,相比舊款 11 英寸 MacBook Air (厚 17.3 毫米)薄了 24%。MacBook 使用 12 英寸 Retina 級別顯示屏,這款顯示屏在保證顯示效果的同時將面板厚度縮減至 0.88 毫米,同時相比前代節能 30%。 MacBook 使用了新的鍵盤布局設計,鍵帽比舊款大了 17%,左右方向鍵加大,頂排控制鍵均有不同程度拉伸。按鍵支架方面採用了新的結構(成為 "Butterfly Mechani *** "),讓按鍵鍵程變得更短,同時佔用更少的垂直空間。每個按鍵都帶有獨立的 LED 背光。 觸摸板也沒被落下,保持業界領先的 MacBook 大尺寸多點觸摸板再一次被革新。新的觸摸板在四個角落分別都帶有一個壓力感應器,可以檢測用戶點按的力度。OS X也因此新增了和 Apple Watch相同的 "Force Touch" 互動,通過重擊觸摸板,用戶可以實現不同的操作。 這一系列使用 Intel 第五代處理器 Core M,運行功耗最低僅有 5 瓦特。 得益於新處理器的採用,MacBook 使用了無風扇設計(區別於 Surface Pro 3 的微型出風口設計,MacBook 從主機板上就去掉了風扇,當然,兩者使用的處理器工藝不同),將更多空間留給電池。更進一步,為了充分利用弧形外殼的空間,蘋果和供應商合作設計出不規則形狀的階梯狀電池,充分利用機身內部剩餘空間。多種措施配合下,MacBook 能夠實現 9 小時無線網路瀏覽或 10 小時 iTunes 視頻播放的理論續航。 在設計製造新款 MacBook 的過程中,蘋果的設計和工程團隊找到一種全新方式用一個部件代替了多個部件。這個部件就是一體成型機身。售價配置
其一 1.1GHz 雙核 Intel Core M 處理器,HD 5300 核心顯示卡8G 記憶體256G 固態硬碟售價 1299 美元 其二: 1.2GHz 雙核 Intel Core M 處理器,HD 5300 核心顯示卡8G 記憶體512G 固態硬碟售價 1599 美元 兩種版本均提供銀、太空灰和金三種顏色,與 iPhone 6 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 MacBook 機身僅帶有一個介面 —— USB Type - C,同時用於供電,和數據、多媒體等傳輸場景。2015年4 月 10 日正式開售。 2017年6月5日,Macbook的售價1299美元起,Macbook Pro 13英寸版本1499美元起,配備Touch Bar的13英寸版本1799美元起售,配備Touch Bar的15英寸版本Macbook Pro售價2399美元起。引用技術
顯示器
探索全新 MacBook 的所有設計創新。筆記本的顯示器厚薄取決於其科技含量的多少。LCD 顯示器通常使用冷陰級螢光燈(CCFLs)作為光源來將圖像投射到螢幕上。但這產生了兩個問題。首先這些燈管佔用空間,顯示器也就不可能太薄。其次,和你家裡或辦公室內的螢光燈一樣,CCFL 顯示屏內的螢光燈也需要時間熱身。這兩點都不甚理想,而這正是蘋果的工程師們選擇LED 技術的原因。 LED背光技術能用更少的空間創造出相同的亮度,因此LED 顯示器可以更薄。和螢光燈不同,LED 背光在頃刻間就可以達到最大亮度。 看看MacBook 的顯示器,你會發現另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玻璃。整個顯示屏的玻璃表面從邊緣到邊緣充分延伸。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好看,它還為下面的LED 顯示屏增加了結構支持,而且再也沒有金屬框線阻礙你的視線。觸控板
寬大的玻璃觸控板還是按鍵。 全新MacBook 的觸控板也是按鍵。這給了你更多空間來移動滑鼠和點按- 上、下、左、右以及其他任何地方,而且少了一個部件。在觸控板的開發過程中,軟體團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了他們,Multi-Touch 觸控板才能辨識輕掃、雙指開合、旋轉、以及新增加的四指輕掃等操作方式。合作的結果,就是目前為止最大、最聰明、設計最人性化的觸控板;而這只是整個MacBook 的開發過程中考慮到的無數細節之一。 每個設計背後都有個故事。就拿這個開啟螢幕的凹槽說。如果凹槽太深,開啟螢幕的時候可能會施加過多壓力,如果太淺,就會不容易打開。這也許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對你的使用體驗所造成的影響可能是天淵之別。設計凹槽的挑戰是需要同時兼顧爽利的工藝設計,用起來又要很舒服。蘋果公司的設計師們試驗了數百種不同的設計,甚至放在電子顯微鏡下檢驗,以求達到最完美的設計。 讓我們來看看睡眠狀態指示燈。指示燈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指示的。看看凹槽的右邊,你什麼都看不到,直到你關上螢幕,你的MacBook 進入睡眠狀態,這時,你才會看到機身內部透出LED 指示燈的亮光。怎麼會這樣呢?因為在 CNC 電腦控制的生產過程中,機器會先削薄這部份的鋁合金材質,接著再以雷射打出小孔,讓LED 燈光可以穿透。因為這些孔非常小,所以在燈光不亮的時候,鋁合金機身的表面看起來是完全平滑的。 電子和機械工程設計的完美結合,讓全新MacBook 從里到外都非常先進。它的內部架構從最基本的晶片開始,全部經過重新規劃;除了新的主機板之外,還有全新的晶片組和圖形處理器,MacBook 本身就是精密製造工藝的代表。 許多筆記本電腦製造廠商為了提升電池使用時間不得不犧牲圖形性能,新款的MacBook 卻能兩者兼顧。NⅥDIA GeForce 9400M 圖形處理器帶來較上一代快達五倍的性能,卻不會耗盡你的電池。因此你可以體驗非常適合玩3D 游戲和觀看視頻的高性能圖像。 蘋果自己設計製造硬體和軟體,因此能夠比較容易地提高能源效率。硬碟在不用的時候,軟體會告訴它減速運行。當你到了光線較暗的環境中時,顯示器和電池會收到通知進入低光狀態。它還能自動判斷某項任務應該由中央處理器還是圖形處理器來執行才能夠獲得最理想的效能,這些完美整合的智慧型設計使MacBook 遙遙領先其他的筆記本電腦。設計結構
全新的MacBook 將突破性的設計和所有你喜愛的功能相結合。探索新一代筆記本電腦的獨特之處。 完美工藝表裡如一 從眩目的一體成型鋁合金機身,到功能強大的圖形架構,MacBook 再度完美超越。 第一步:一體成型的鋁合金機身 MacBook 的生產工藝打破傳統,不再是從一大堆零部件開始,將它們組裝成一部筆記本電腦。全部製造流程只是從整片的鋁合金一體式外殼開始,這使得MacBook 更輕、更薄、更加眩目。而MacBook 擁有的不僅僅是亮麗外表,一體成型技術還讓它更加堅實耐用。完美設計讓你盡享精彩生活。把它裝進你的背包內、手提箱中,隨時隨地拿出來使用- 無論在任何場合,MacBook 都一樣出色。進一步了解MacBook 的設計 鍵盤 也科技 MacBook 的鍵盤堅固舒適,反應靈敏。手指輕觸按鍵便可以享受打字的 *** 。如今MacBook 2.4GHz 機型更引進了在MacBook Air 和MacBook Pro 上廣受歡迎的背光照明鍵盤。即使在光線不足的場所如飛機上或會議室使用時,仍然可以看清鍵盤。這個功能非常適合那些常常旅行的人士。 macbook 嗨, 按鍵 在哪裡? 新的觸控板還可作為按鍵使用- 在觸控板的任何地方地方輕按一下,就相當於點擊了滑鼠按鈕。沒有單獨的按鍵,觸控板等於多了39% 的空間供你的手指活動。MacBook 更引進Multi-Touch 手勢,所有的功能盡在你的指尖。使用雙指即可上下滾讀頁面;雙指開合放大或縮小頁面;三指輕掃翻閱你的照片庫;用指尖便可旋轉圖片。使用新的四指手勢,上下輕掃便可進入Expose 模式,左右輕掃便可在打開的應用程式間進行切換。如果你習慣使用滑鼠右鍵,還可以在快捷選單中設定右鍵區域。一旦習慣了使用Multi-Touch 觸控板,你一定無法想像沒有它的日子。 盡善盡美 MacBook 的LED 背光顯示屏的外觀設計纖薄精緻,但這只是它眾多優點之一。一經開啟,整個明亮的螢幕立刻映入眼簾。螢幕的玻璃表面從邊緣到邊緣充分伸展,和鋁合金機身渾然一體,你的視界從此無遮無礙。你所看到的一切,包括光面寬螢幕本身都光彩照人。LED 背光顯示屏更節能,電池使用時間也就更長,並且顯示屏不含汞和砷,比以前更環保。 進一步了解MacBook 和環保 生動角色,豐富體驗 NⅥDIA GeForce 9400M 為MacBook 提供了可媲美獨立圖形處理器的圖形處理性能,較之前提高達五倍之多1。完美演繹高速的頂級3D 游戲體驗。象 iPhoto 和 iMovie 這類需要大量圖形處理的應用程式,也可較以前運行得更順暢、更清晰、更快速。有了功能強大的NⅥDIA 圖形卡,便能充分享受影片和視頻的豐富色彩和精緻細節。即使只是用Cover Flow 瀏覽檔案,或使用Dashboard,你都能體會到 NⅥDIA 卓爾不群的圖形性能。 圖形處理性能 NⅥDIA GeForce 9400M 較以往機型提供快達五倍的圖形處理性能。 一切隨身攜帶 MacBook 的硬碟容量高達250GB2,足夠你將所有的影片、照片和檔案統統收納並隨身攜帶。利用超快的 8 倍速SuperDrive 光碟機,你可以將所有看的、聽的和創作的各種內容都燒錄到DVD 上,騰出更多硬碟空間容納其他資料。 多個連線埠,多樣可能 MacBook 可以和 iPod、數位相機、外接硬碟輕松連線。配備了兩個USB 2.0 連線埠以連線各種周邊設備。還有一個Mini DisplayPort 連線埠,能和新款 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完美搭配。MagSafe 電源連線埠的防絆落設計有效保護你的系統和珍貴數據。你還能用Kensington 線纜鎖孔保護你的MacBook、電池和硬碟。 高速運行 新款 MacBook 內置速度高達2.4GHz 的Intel Core 2 Duo 處理器、增加的1066MHz 前端匯流排和下一代1066MHz DDR3 記憶體。速度更快的記憶體讓你可以更輕鬆快速地處理復雜的超大檔案,並可同時運行多個應用程式。 macbook筆記本連線埠 無線自由 無論你把MacBook 帶到哪裡,都可以享受它的強大無線功能。內置最新的802.11n 無線科技,無論還家中還是在辦公室,你都可以隨時和外面的世界緊密聯系3。連線到Wi-Fi 網路輕松簡單,上網沖浪、傳送郵件、視頻聊天等等都能夠輕松實現。有了長達5 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工作娛樂再不受地點約束4。在家中的沙發上輕松無線傳送音樂。在任何角落列印檔案和照片。將MacBook 和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相連,即刻享受理想的工作空間。MacBook 還內置藍牙功能,無需線纜便可以連線Apple Keyboard 無線鍵盤和Mighty Mouse 無線滑鼠。 分身有術 巧妙整合並隱藏在MacBook 顯示器頂部的iSight攝像頭,配合iChat 使用,空間距離再不是障礙。和好友視頻聊天、和媽媽分享照片幻燈片,或者和同事分享演示文稿都輕松簡單5。還可以用 iSight 的攝影功能,在Photo Booth 中玩各種有趣的影像效果。你無需花費寶貴的時間安裝軟體和設定數位相機,正如Mac 上的所有一切,iSight 就是如此簡單易用。 重大技術飛躍的完美表現 MacBook 先進的集成圖形處理器性能提升高達五倍,體積卻只有從前的一半。新款 MacBook 完全改寫筆記本電腦的套用體驗- 包括游戲。 性能更佳,體積更小 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為了使晶片體積更小,不得不犧牲圖形處理性能。而新款 MacBook 使用的圖形處理器以全新的方式合理利用空間。傳統的電腦邏輯板包含多個元件,CPU、兩個控制電腦數據輸入和輸出的晶片、以及圖形處理器。而新款 MacBook 只有兩個元件:CPU 和圖形處理器,它將所有的核心邏輯都整合在這個單一的晶片中,為MacBook 提供了卓越的圖形處理功能的同時卻不必犧牲電池的使用時間。 快意游戲 新款 MacBook 的圖形處理性能較過去提升五倍1,為游戲提供了極佳的運行環境。盡情感受更暢快淋漓的3D 游戲體驗。得益於亮麗的LED 背光顯示屏,游戲畫面愈顯鮮明精緻,令人驚嘆。 創意升級 iLife 應用程式的性能在新款 MacBook 上也得到極大提升,無論你是在 iPhoto 中瀏覽假期中拍攝的照片、在 iMovie 中剪輯家庭影片、還是在 iWeb 中創建自己的部落格。新款 MacBook 讓你能夠更快地創建和欣賞照片、影片或網站。 高效工作 iWork 在新款 MacBook 上也得以更快運行2。超大的Keynote 演示?藉助卓越的圖形處理功能,Keynotes 中的過渡效果(甚至是那些極為華麗的效果)都得以完美展示,構建新的幻燈片不會再有延遲,細致精美的畫面也得以完美渲染。 快人快事 MacBook 以Mac OS X Leopard 為核心,而Leopard 的核心則是Core Animation - 創建用戶界面和應用程式動畫的核心技術。iChat 中的視覺效果、Cover Flow、Time Machine、Dock,及其他數百種Mac OS X 中的圖形效果都是通過該項技術實現的。新款 MacBook 的圖形處理功進一步提升,使得在Mac OS X 中的任何操作都感覺更快速流暢,不論是在Safari 中瀏覽網頁還是在 iChat 中視頻聊天。 Mini DisplayPort 新款 MacBook 配備了全新業界標準的Mini DisplayPort 連線埠,為外接顯示器提供高速完美的純數字連線- 甚至是30 英寸的顯示器。從此不再需要帶有笨拙的螺絲的多針接頭。小巧的Mini DisplayPort 讓MacBook 和Apple LED Cinema Display 即插即用。並支持VGA、DⅥ 和 al-link DⅥ 連線。 寬闊視野 MacBook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娛樂。不過有時候你仍然需要更卓越的圖形功能和更多像素的圖像顯示。來看看Apple LED Cinema Display:第一款專為新款 MacBook 設計的顯示器。 全新24 英寸的Apple LED Cinema Display將MacBook搖身一變成為台式機。插上三個簡單的連線頭-Mini DisplayPort、USB 及MagSafe - 你便立刻擁有更大的螢幕來工作和娛樂,可以使用更多的周邊設備並同時為你的MacBook 充電。你甚至不需要將電源轉換器從包里拿出來。頃刻間,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更大,更亮、更加光彩照人。一體機身
全新的MacBook 起始於一整片的鋁合金。 當然,從一個部件開始製造整部電腦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只是把很多個部件組裝起來,公差要求不會十分嚴苛,小小的不完美也不會帶來很大的問題。但如果一個部件負責多個功能的時候,就要求採用絕對精密的製造工藝,每個部件都必須毫釐不差,盡善盡美。一次,一百次,上百萬次。只有一種方式能夠達到這種精度要求:使用電腦數控工具機(CNC)將整塊的鋁合金材質切削成一體成型機身。這種工藝被航空航天業行業來用來製作太空梭的重要零件。 拿起一部全新的MacBook,你馬上會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整個機身更加精緻輕薄,同時還更堅實耐用,足以應付你背包內外的顛簸震動。材料技術
從內到外的完全整合,也讓MacBook 比其他筆記本電腦更環保。蘋果公司全面控制新款 MacBook 設計、製造和包裝的整個流程,在環保方面擁有更多的優勢;例如MacBook 的顯示器,傳統的LCD 顯示器使用汞來製造背光光源,並以砷來達到玻璃表面的平整;而全新 MacBook 所使用的LED 背光顯示器則完全不含汞和砷。此外,LED 背光科技也更加省電:比傳統LCD 顯示器的能耗降低了30%。 除了汞和砷之外,新款 MacBook 還摒除了很多其他有毒物質。很多電腦製造商都承諾不在外殼和線路板中使用BFR 溴化阻燃劑和PVC 聚氯乙烯,但蘋果則更進一步,除了BFR 和PVC 之外,在整個MacBook 的製造材料中完全沒有任何含溴和氯之類的有毒物質。 全新MacBook 究竟有多環保?它符合ENERGY STAR 能源之星的節能標准,也就是符合美國 *** 規定的節約能源標准;同時,MacBook 也獲得了電子產業環保能力最高標準的EPEAT 金級認證。全新MacBook 的包裝盒較之前小41%;也就是說,用來製造包裝材料所使用的樹木更少、以更少的飛機架次和燃料就可以運送更多數量產品。在 MacBook 為你服務多年退休後,幾乎整部電腦的材料都還可以回收利用。 唯有蘋果能製造出像這樣的筆記本電腦。硬體和軟體、設計和工程、生產和製造完美整合,構成器其工藝流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一旦開始使用全新的MacBook,你就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重大意義。輕盈堅固的一體成型機身有效地保護內部的元件;LED 背光顯示器和高性能的圖形處理器你你提供了更高速的游戲體驗,以及更眩目的照片、視頻等視覺體驗。玻璃材質的Multi-Touch 觸控板,無論觸感或功能都一樣好;從每一個細枝末節到革命性的創新,全新MacBook 都是名符其實的新一代筆記本電腦。版本更新
2016年4月19日,蘋果對旗下筆記本產品線進行了升級 Mac Book 顏色增加一種 現在官網上2016款MacBook有四種顏色可以選擇了,分別是銀色、金色、深空灰色、玫瑰金色,價格是完全一樣的。 處理器有提升 2016款處理器提升為1.1 GHz雙核英特爾Core M3 Skylake處理器,Turbo Boost最高可達2.2 GHz;1.2 GHz雙核英特爾Core M5 Skylake處理器,Turbo Boost最高可達2.7GHz。盡管頻率看上去低了,但是整體工藝和性能還是提升了。同樣有拔高配置版本,1.3 GHz雙核英特爾Core M7 Skylake處理器,Turbo Boost最高可達3.1GHz。 之前版本繼承的是HD5300顯示卡,現在變成了英特爾HD515,頻率從900MHz提升到1000MHz,蘋果官方表示新款圖形處理器比上一代提升速度在25%左右。這里需要注意一點的是,英特爾單獨聲明,蘋果的數據有所初入,實際上HD515比HD5300提升在41%左右。 續航能力有提升 上一代產品蘋果官方給出的瀏覽網頁使用時間為9個小時,新版本給出的數據更詳細,瀏覽網頁時間為10個小時,比之前有一定增加,同時還有iTunes電影播放可持續11小時,待機時間為30天。 蘋果並沒有說明電池省電技術是否有所更新,但電池容量有一定提升,上一代配備了39.7Wh電池,這次使用的是41.4Wh電池。 其它部分的提升 記憶體,依然是LPDDR3,依然是8GB容量,但是頻率從1600MHz提升到1866MHz,依然有256GB和512GB主機板集成的存儲版本,官方也沒有針對硬碟特別說明,不過有測試網站進行了解讀,他們測試結果是比上一代存儲提升了80%的讀取速度。 2017年6月5日,在WWDC 2017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對MacBook也進行了更新。蘋果表示,MacBook搭載了比原來更快的50%的SSD,顯示卡也得到進一步提升。相關信息
2018年6月22日,蘋果官網宣布推出了適用於MacBook的鍵盤服務計畫,將免費為符合條件的MacBook鍵盤提供服務。服務類型將在檢查鍵盤後確定,並可能涉及更換一個或多個按鍵或整個鍵盤。
『肆』 蘋果機與PC機的歷史!
蘋果歷史1950年8月11日,蘋果創始人Steve Wozniak出生
1955年2月24日,蘋果創始人Steven Jobs誕生
1976年,Wozinak和 Jobs創辦蘋果公司。
1977年6月5日,蘋果推出劃時代的Apple II電腦
1981年7月12日,蘋果宣布新一代電腦Macintosh將於1982發布,並公布定價和性能
1983年1月19日,蘋果公司發布喬布斯領導研製的新一代電腦Lisa
1983年4月9日,蘋果公司聘用百事可樂總裁John Sculley擔任CEO
1984年1月4日,蘋果公司贏得Macintosh和操作系統的復制侵權案件
1984年1月24日,蘋果公司革命性產品Macintosh開始銷售
1984年2月16日,蘋果發布可以直接輸入計算機的數字相機
1984年3月1日,Commodore公司宣布將生產IBM PC兼容機,當時IBM和蘋果各得28%和25%的市場份
額
1984年4月24日,蘋果公司推出Apple Iic可便攜電腦
1985年2月6日,蘋果共同創始人Steve Wozniak宣布離開公司
1985年2月19日,蘋果創始人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榮獲全美技術獎章
1985年5月31日,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被迫下崗,離開公司
1985年6月3日,蘋果公司宣布喬布斯不再負責Macintosh 電腦的生產與銷售
1985年9月18日,創始人喬布斯宣布辭職,離開蘋果
1985年11月22日,微軟和蘋果簽署協議,同意微軟拷貝蘋果的界面
1986年9月15日,蘋果推出新版個人電腦IIGS,瞄準學校和家庭
1987年8月11日,蘋果主席Sculley在MacWorld上推出第一個廣泛使用的超文本軟體HyperCard
1988年1月10日,蘋果公司新創建的軟體公司Claris 發布第一批軟體產品
1988年3月1日, 蘋果公司推出第一個用於Apple II和Macintosh的CD-ROM驅動器
1988年3月17日,蘋果公司起訴微軟的Windows 2.0剽竊Macintosh的用戶界面
1988年5月7日,蘋果公司大受歡迎的iMac發布
1989年8月30日,蘋果和Gannett聯合推出面向大學報紙編輯的電子新聞服務
1990年7月11日,軟體天才Bill Atkinson宣布離開蘋果
1990年10月15日,蘋果翻新大多數Mac產品線,代之以低成本的新產品
1991年4月12日,IBM和蘋果召開秘密會議,商討推出PowerPC,對抗Wintel
1991年5月13日,蘋果推出Mac系統軟體System 7.0
1991年7月3日,IBM和蘋果宣布結盟,共同開發應用於RISC晶元的操作系統
1991年8月21日,過去一直堅持不使用其他公司軟體的蘋果第一次宣布使用Adobe的字體控制軟體
1991年10月2日,IBM和蘋果宣布建立合資公司,開發和銷售PowerMac
1991年10月11日,蘋果電腦公司與披頭士樂隊的蘋果公司就標識訴訟一事達成和解
1992年1月10日,蘋果公司宣布進軍消費電子市場
1992年3月27日,蘋果和夏普(Sharp)宣布共同開發手持電腦
1992年5月29日,蘋果公司展出Newton的概念模型
1992年8月7日,蘋果控告微軟和惠普侵犯界面知識產權遭遇重大打擊
1992年9月3日,包裝得如同聖誕禮物一樣,第一顆PowerPC晶元到達蘋果
1993年1月11日,蘋果公司掌上電腦Newton推出
1993年3月9日,WordStar推出Macintosh字處理軟體,瞄準蘋果市場
1993年3月26日,蘋果公司宣布將Newton技術許可給5家公司
1993年6月2日,蘋果起訴微軟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件被法官駁回
1993年6月17日,由於惡劣的財務狀況,蘋果緊急召開董事會,採取挽救措施
1993年6月18日,蘋果總裁Sculley被迫辭職,但依舊保留董事長一職
1993年8月2日,蘋果發布Newton掌上電腦,後來備受詬病
1994年1月5日,蘋果宣布推出專有的在線系統服務e-World
1994年2月9日,蘋果宣布Macintosh Quadra電腦大降價
1994年3月1日,蘋果發布與DOS兼容的Quadra 610軟體,可以與Windows操作系統切換
1994年3月4日,為了挽回面子,消解廣泛的批評,蘋果推出新版Newton產品
1994年3月14日,蘋果公司新產品PowerMac推出
1994年3月21日,IBM和蘋果合資的軟體公司Taligent發布可在多平台運行的新操作系統
1994年5月25日,Compaq超過IBM和蘋果,成為全球PC之王
1994年6月8日,蘋果發布多媒體演示軟體QuickTime VR
1994年10月26日,蘋果發布電腦、電視和CD機三合一的新產品TV-PC-CD
1994年12月6日,蘋果控告競爭對手Canyon侵犯QuickTime的知識產權
1995年2月15日,蘋果終於同意兼容機的生產許可
1995年5月23日,蘋果和AT&T簽訂協議聯合開發視頻電話
1995年6月6日,IBM、蘋果和惠普合資的軟體公司Taligent發布首款
1996年1月23日,華爾街日報宣稱Sun將可能購並蘋果公司
1996年2月1日,蘋果宣布國家半導體前CEO Gilbert Amelio擔任公司新CEO
1996年3月3日,蘋果宣布將關閉苦苦掙扎的在線服務eWorld
1996年3月31日,蘋果在線服務eWorld關閉
1996年12月21日,斯蒂芬?喬布斯回歸蘋果公司
1997年1月7日,新一代蘋果操作系統Rhapsody發布
1997年4月22日,IBM、Compaq和蘋果等計算機公司就顯示器尺寸誤導消費者的案件達成解決方案
1997年7月9日,蘋果公司CEO Amelio被驅逐
1997年7月22日,蘋果推出Mac OS 8,這是該操作系統1991推出以來最大的升級
1997年9月2日,蘋果宣布中止兼容機生產許可,因為喬布斯認為許可損害了公司利益
1998年1月15日,經過連續2的虧損,蘋果第一次宣布贏利
1998年2月27日,蘋果宣布停止Newton操作系統的開發
1998年3月2日,蘋果發布令整個產業震驚的消息,蘋果將停止生產耗資5億美元開發的Newton
1998年4月16日,蘋果宣布贏利狀況超過市場預期
1998年8月7日,微軟宣布向在困境中掙扎的蘋果投資1.5億美元
1998年8月15日,蘋果發布新穎別致的新產品iMac
2005年蘋果正式確定使用INTER的X86CPU
http://www.cjl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0&ID=2569&page=6PC 歷史
--------------------------------------------------------------------------------
http://www.3our.com 2004-9-24
霍夫和Intel 4004
1971年1月,Intel公司的霍夫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塊4位微處理器晶元Intel 4004,標志著第一代微處理器問世,微處理器和微機時代從此開始。
因發明微處理器,霍夫被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列為「二戰以來最有影響力的7位科學家」之一。
1971年11月,Intel推出
MCS-4微型計算機系統(包括4001 ROM晶元、4002 RAM晶元、4003移位寄存器晶元和4004微處理器),其中4004(上圖)包含2300個晶體管,尺寸規格為3mm×4mm,計算性能遠遠超過當年的ENIAC,最初售價為200美元。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Intel公司成立於1968年,格魯夫(左)、諾依斯(中)和摩爾(右)是微電子業界的夢幻組合。
早期的滑鼠
恩格爾巴特發明的滑鼠最初並不是應用在微機上,而是用於網路工作站。
--------------------------------------------------------------------------------
Intel 8008
1972年4月,霍夫等人開發出第一個8位微處理器Intel 8008。由於8008採用的是P溝道MOS微處理器,因此仍屬第一代微處理器。
第二代微處理器
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製出8位微處理器Intel 8080,以N溝道MOS電路取代了P溝道,第二代微處理器就此誕生。
主頻2MHz的8080晶元運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儲器,使用了基於6微米技術的6000個晶體管,處理速度為0.64MIPS。
摩爾定律
摩爾預言,晶體管的密度每過18個月就會翻一番,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
Zilog公司於1976年開發的Z80微處理器,廣泛用於微型計算機和工業自動控制設備。當時,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處理器領域三足鼎立。
--------------------------------------------------------------------------------
第一台微型計算機:Altair 8800
1975年4月,MITS發布第一個通用型Altair 8800,售價375美元,帶有1KB存儲器。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計算機。
埃德·羅伯茨把Altair定位在青年電腦迷市場。
1975年1月出版的《大眾電子》,刊出了一篇MITS介紹其Altair 8800計算機的文章,Altair出現在雜志的封面,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空殼的模型而不是真正的機器。
Paul Allen和Bill Gates在三周內為Altair開發出BASIC語言,MITS成為兩個未來富翁的第一個客戶。
當Bill Gates嶄露頭角時,昔日校友正在哈佛上二年級。
「讓每個家庭每張桌子上都放一台電腦。」
--------------------------------------------------------------------------------
Apple Ⅰ
1976年3月,Steve Wozniak和Steve Jobs開發出微型計算機Apple I,4月1日愚人節這天,兩個Steve成立了Apple計算機公司。
Steve Jobs(右)和Steve Wozniak(左)展示Apple I的主板,這台機器一直被Apple的支持者看作是一件藝術品。
兩個Steve在Jobs的車庫里製造出了一個傳奇故事。
「來咬一隻蘋果」
Apple微型機一問世就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其廣告詞是「來咬一隻蘋果」。
--------------------------------------------------------------------------------
Apple II問世
Apple II是第一個帶有彩色圖形的個人計算機,售價為1300美元。Apple II及其系列改進機型風靡一時,這使Apple成為微型機時代最成功的計算機公司。
1978年Apple股票上市,3周內市值達到17.9億美元,超過福特汽車。1981年Apple進入《財富》500強,叛逆青年Jobs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紅極一時
Apple的廣告鋪天蓋地,訂單也接踵而來。
--------------------------------------------------------------------------------
Intel 8086
1978年6月,Intel推出4.77MHz的8086微處理器,標志著第三代微處理器問世。它採用16位寄存器、16位數據匯流排和29000個3微米技術的晶體管,售價360美元。
Intel 8088
1年之後,Intel推出4.77MHz的准16位微處理器8088。它在內部以16位運行,但支持8位數據匯流排,採用現有的8位設備控制晶元,包含29000個3微米技術的晶體管,可訪問1MB內存地址,速度為0.33MIPS。同年9月,Motorola推出M68000 16位微處理器,它因採用了68000個晶體管而得名。
WordStar
字處理程序WordStar是當時很受歡迎的應用軟體,後來也廣泛用於DOS平台。
--------------------------------------------------------------------------------
Microsoft的秘密交易
1980年10月,Microsoft把握了一次絕佳的發展機遇。IBM在秘密進行代號為「跳棋計劃」的開發項目(第一台IBM PC)過程中,向Microsoft提出采購一套操作系統。Paul Allen抓住機會與Seattle Computer Procts的Tim Patterson簽約,向其支付了不到10萬美元,獲得了其DOS操作系統的版權並進行了一些修改,從而做成了與這個神秘客戶(IBM)的大買賣。
DOS
今天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統仍然兼容DOS,這個系統對於老一代電腦用戶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Tim Patterson開發的QDOS不太完善,他自己稱之為「Quick&Dirty OS」,即「快速而骯臟的操作系統」。
Paul Allen早就顯示出了非凡的商業嗅覺和生意手腕。
--------------------------------------------------------------------------------
IBM PC創造歷史
早在1980年7月,一個負責「跳棋計劃」的13人小組秘密來到佛羅里達州波克羅頓鎮的IBM研究發展中心,開始開發後來被稱為IBM PC的產品。一年後的8月12日,IBM公司在紐約宣布第一台IBM PC誕生,這個開創計算機歷史新篇章的時刻,迄今正好20年。
第一台IBM PC採用了主頻為4.77MHz的Intel 8088,操作系統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IBM將其命名為「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不久「個人電腦」的縮寫「PC」成為所有個人電腦的代名詞。IBM原來預計在一年中售出241683台PC,然而用戶的需求被大大低估了,實際上一個月的訂貨量就超出了預計。
--------------------------------------------------------------------------------
第一回合:IBM vs. Apple
IBM PC的誕生引發了PC歷史上第一輪經典較量,較量的雙方正是產業霸主IBM和風頭正勁的Apple。
AppleⅢ
面對IBM PC的橫空出世,Jobs處變不驚,於1981年10月在《華爾街日報》刊登了全頁廣告,對IBM進入個人電腦市場表示「歡迎」。11月,Apple匆匆推出尚不成熟的Apple III,但因質量問題遭到失敗。
未來的巨人
伴隨IBM PC的成功而脫胎換骨的兩家公司是微處理器製造商Intel和軟體製造商Microsoft。隨著日後IBM PC及其兼容機的迅猛發展,這兩個當年的小公司名聲大噪,終於成為今日計算機產業界的巨人。
1981年8月12日,IBM在曼哈頓中心區沃爾夫飯店底層的禮堂召開新聞發布會,來的人不到100個。埃斯特利奇極為緊張地上台了,因為他非常擔心PC會出故障演砸了。他簡要地介紹了機器功能並快速地做了一點演示,隨後回答了一些問題。「謝天謝地,一切順利,」埃斯特利奇長吁一口氣。第二天的報紙對此作了簡單報道。IBM正如人們預想的那樣跨進了PC業,沒有人過於驚奇和興奮。因為要等一段時間,人們才真正明白PC時代開始了。
PC之父
IBM微電腦技術總設計師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負責整個跳棋計劃的執行,他的天才和辛勤工作直接導致了IBM PC的成功,並被後人尊稱為「PC之父」。不幸的是,4年後「PC之父」因乘坐的班機遭台風襲擊而英年早逝,沒能夠親眼目睹他所開創的巨大輝煌。
--------------------------------------------------------------------------------
「年度風雲人物」帶動兼容機風潮
整個1982年都成為IBM PC展示其巨大魅力的演出時間,這一年IBM PC共生產了25萬台,以每月2萬台的速度迅速接近Apple II的產量。採用開放的系統,是PC迅速稱雄最關鍵的一步棋。第一台PC採用了匯流排技術和零散的部件(即「開放標准」),IBM還公開了PC除BIOS之外的全部技術資料,並通過分銷商傳遞給最終用戶。這一系列開放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個人電腦的發展,同時也給兼容機製造商開辟了巨大的空間。
1983年1月3日出版的《時代》周刊破天荒地將PC列為「年度風雲人物」,《時代》周刊寫道:「有時候,在一年中最有影響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過程,而且整個社會都普遍認定,這一過程將改變所有其它的進程。……因此,《時代》周刊將PC選定為1982年的年度人物。」
Intel 80286
Intel推出6MHz的Intel 80286微處理器,採用16位數據匯流排。它提供了保護模式操作功能,最初的批發價為360美元。
第二回合:IBM vs. 兼容機
PC時代第二輪較量的對峙雙方,一邊是計算機老大IBM,另一邊則是IBM用自己的慷慨「培養」起來的對手:一大群兼容機廠商。
Compaq崛起
1982年2月,Compaq公司成立,並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了令人矚目的商業成功。11月,Compaq推出了其PC兼容機Compaq Portable PC。幾年之內,全世界冒出了數百家生產IBM PC兼容機的公司。
PC專業雜志的興起
1982年2月創刊的《PC Magazine》,如今已是著名的計算機雜志之一,其評測被認為在業界最具權威性。
--------------------------------------------------------------------------------
出色產品的失敗源於定價過高
為了迎戰IBM PC的強勁勢頭,1983年1月19日,Apple推出Lisa電腦,這是第一種使用圖形用戶界面(GUI)的個人電腦,它還第一次採用了滑鼠器。
Lisa的售價高達10000美元,結果總共售出不足2萬台。Apple股票直線下滑,Apple在和IBM的較量中開始走下坡路。
IBM PC/XT
IBM在1983年3月8日發布了PC的改進型IBM PC/XT,憑借XT,IBM市場佔有率超過76%,一舉把Apple擠下微型電腦霸主的寶座。
它帶有一個容量為10MB的硬碟,這是硬碟第一次成為PC的標准配置。XT預裝了DOS 2.0系統,支持「文件」的概念並以「目錄樹」存儲文件。
Windows初試鶯啼
11月,Microsoft正式發布Microsoft Windows,但Windows 1.0並不成功。
IBM推出為家庭用戶設計的IBM PCjr,但銷路並不好。Spinnaker軟體公司的William Bowman這樣評價PCjr:「我們只想把我們的PCjr堆起來點把火把燒了,但這該死的東西燒不著。這種機器的唯一成功之處就是它能防火。」
第一個CD-ROM
1983年8月,Philips和Sony開發出第一個CD-ROM。
ARPANET構建完成
1983年,ARPANET構建完成,這個軍用網路是後來網際網路的前身。
--------------------------------------------------------------------------------
Macintosh名噪一時
1月22日,美國橄欖球聯盟超級碗第18屆橄欖球賽節目轉播中,播放了Apple的60秒電視廣告「1984」,介紹該公司的Macintosh電腦(簡稱為Mac)。該廣告成為電視歷史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廣告之一,耗資150萬美元。
Macintosh的速度超過了IBM PC,並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個大眾性的圖形用戶平台,第一台具備多媒體功能的計算機。
Macintosh的名字來源於一次拼寫失誤。原定的名字為Mcintosh(意為「紅蘋果」),但注冊時卻被誤寫為Macintosh(意為「膠布雨衣」)。
IBM PC/AT
1984年8月,IBM推出更先進的IBM PC/AT,支持多任務、多用戶,增加了網路能力,可聯網1000 台PC。至此,IBM徹底確立了在微機領域的霸主地位。
Dell開創計算機產品的直銷模式
1984年,年僅18歲的Dell中途輟學創立Dell公司,開創了計算機產品的直銷模式。
聯想集團
1984年11月1日,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成立,也就是日後的聯想集團。
--------------------------------------------------------------------------------
Apple退居二線
在經歷了與IBM長達四年的競爭之後,Apple內部危機四伏。1985年2月和9月,兩位創始人Steve Wozniak和Steve Jobs先後辭職,微型機作為一個時代已經成為歷史。
Intel 80386
1985年10月,Intel推出16MHz 80386DX微處理器,當時,IBM已經收到大量286機器的訂單,不願立即轉向386,同時IBM擔心長期受制於Intel晶元,開始暗中開發自己的處理器,所以對是否採用386晶元不置可否。
中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微機
1985年6月,中國第一台自行研製的微機長城0520研製成功,其廣告詞是:「一台我們自己製造的能夠處理中文的電腦」。
--------------------------------------------------------------------------------
Compaq搶先擁抱386
1986年9月,Compaq比IBM更早推出它的基於16MHz Intel 80386的個人電腦Compaq Deskpro PC,兼容機開始領先於IBM PC,Compaq的業績在短短四年間躍入《財富》500強,並在1994年第一次超過IBM登上PC電腦的王座。
RISC初露崢嶸
早期的CPU採用CISC(復雜指令集計算機),後來IBM研究出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速度和性能都遠遠優於CISC。HP和Sun分別於1986和1987年推出了基於RISC的HP PA-RISC體系結構計算機和Sun SPARC伺服器和工作站,RISC開始顯露崢嶸,並最終在80年代末引發了小機器化的重大改革浪潮。
1986年5月,IBM發布第一台「膝上」電腦PC Convertible,這是第一台可獨立依靠電池驅動而無須電源線的便攜電腦,重5.5kg。
--------------------------------------------------------------------------------
IBM PC引進MCA
1987年4月,IBM推出基於386的IBM Personal System/2(PS/2)個人電腦系列。從這款產品開始,3.5英寸軟盤驅動器成為PC的標准配置。
因開放標准而受到兼容機困擾的IBM,在Model 50以及更高配置的PS/2產品系列中,引進了微通道架構(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MCA)技術。
11月,IBM PC銷量超過100萬台。
Motorola
9月,Motorola推出68030微處理器,其性能與Intel 80386相當。
Microsoft Excel
10月,Microsoft推出Windows的第一種主要應用程序:Microsoft Excel電子製表軟體。
一貫不肯開放的Apple卻在新型號的Mac II提供了即插即用的擴展卡功能。
--------------------------------------------------------------------------------
Intel 486
CPU更新速度加快,造就了越來越多的兼容機廠商,Compaq也有點跟不上節奏了。
Compaq成長速度創紀錄
1988年2月,Compaq的財務報告稱該財年的銷售額達到12億美元,創下了最短時間內達到這一銷量的紀錄。
Dell藉助Intel 486實現飛躍
1989年4月,Intel推出25MHz 486微處理器。Compaq由於持有大量386訂單而對採用Intel 486猶豫不決,Dell趁機推出了自己的486整機,並通過直銷模式在兼容機市場後來居上。1991年,25歲的Michael Dell成為《財富》全美500家大企業中最年輕的總裁。1995年,Dell進入全球個人電腦5強行列。
中國聯想集團成立
1989年11月14日,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成立。
WWW
Berners Lee發明www,為網路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
Microsoft Windows進步神速
1990年5月22日,Microsoft推出Windows 3.0並開始發貨,標志著採用圖形用戶界面(GUI)的操作系統開始了真正的普及。
1990年7月,Microsoft的銷售額在過去的一年中達到10億美元,這是業界第一個個人電腦軟體公司取得如此出色的業績,Microsoft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公司。
Microsoft在推出當天花費了300萬美元進行營銷,這是該公司1000萬美元促銷活動的一部分。當時並非所有人都對Windows 3.0的前景表示樂觀,分析師John Dvorak說:「我認為Windows 3.0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人們會試用一下,但不久他們會再轉向原來的DOS。出於某種特定的用途他們會啟動Windows系統,但是許多人會把它放進壁櫥里。」
Bill Gates與其說是一個電腦天才,不如說是一個商業天才。
Microsoft開始獨闖天下
9月,Microsoft與IBM結束在操作系統上的合作,根據協議,Microsoft繼續研究Windows、DOS和便攜版的OS/2操作系統,IBM繼續開發16位和32位版本的OS/2。
Intel 386SL
同年,Intel發布了第一個移動微處理器Intel 386SL,預示著筆記本電腦巨大的潛在應用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Power
IBM宣布新的RISC晶元的研究代號「America」,相關系統的開發代號為「RIOS」,架構命名為Power,表明IBM正在認真對待RISC。
--------------------------------------------------------------------------------
第三回合:PowerPC vs. Intel
為了與RISC領域的對手以及在PC領域與居於壟斷地位的「Wintel」對抗,1991年7月,IBM、Apple和Motorola三家公司共同簽署了一份技術合作協議,聯手開發Power PC晶元和基於該晶元的系統,從而開始了PC歷史上的第三輪較量。
PowerPC(Power Performance Chip)是一種RISC CPU,但戰勝Intel的關鍵還在於足夠的軟體支持,因此PowerPC盡量使80x86的軟體也能在它上面運行。
AMD公司挑戰Intel
同年,AMD公司推出了與Intel CPU晶元兼容的AMD386,搶佔Intel 386DX/40 CPU的市場,Intel開始受到挑戰。
自由軟體
6月,Linus Torvalds開發出Linux,他後來成為自由軟體的象徵人物之一。
憨態可掬的小企鵝是Linux的標志,這是最早的設計方案之一。
--------------------------------------------------------------------------------
PowerPC 601
1992年10月14日,IBM和Motorola正式宣布PowerPC 601微處理器開始投產。IBM在這種處理器的生產中採用了0.6微米CMOS技術,每個晶元有280萬個晶體管。
筆記本電腦
這一時期,筆記本電腦獲得了快速發展。IBM推出的新款筆記本電腦產品ThinkPad 由於與眾不同的黑色外殼和TrackPoint(一個創新的定位設備,位於鍵盤中央的一個小型的操縱桿,起到滑鼠的作用),立即引起轟動,並很快獲得了超過300個設計和質量獎項。
--------------------------------------------------------------------------------
Pentium浮出水面
Intel於1993年3月推出奔騰(Pentium)處理器,性能接近主要的RISC CPU並兼容80x86,同時繼承了長期積累下來的價值約500億美元的龐大軟體資源。
Power陣營不甘示弱
4月,Motorola開始供應其PowerPC 601處理器。9月,IBM首次推出第一批採用PowerPC 601晶元的RS/6000系統。10月,IBM和Motorola公布PowerPC參考平台(PreP)規范,系統製造商可以據此生產兼容系統以運行簡化的應用程序,這些系統能夠運行AIX、Solaris、Windows NT等環境。PowerPC和Pentium的競爭日趨白熱化。
Mosaic V1.0網路瀏覽器問世,Internet開始引起注意。
Windows NT露面
5月,Microsoft正式推出Windows NT,開始介入網路操作系統平台。但美國司法部在這一年開始了對Microsoft的反托拉斯調查。
IBM重整河山
IBM新任總裁郭士納大刀闊斧地改革管理體制,IBM開始以煥然一新的面貌投入競爭。
進入太空的筆記本電腦
12月,在「奮進」號太空梭執行清潔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任務過程中,IBM ThinkPad 750C隨同前往,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筆記本電腦,主要用於測試宇宙射線是否會導致存儲異常。
--------------------------------------
『伍』 蘋果電腦筆記本種類
蘋果電腦記本種類分為:macbook,macbook pro,macbook air。
1、Macbook:
MacBook相當於是蘋果筆記本的入門級別的,外殼是白色的塑料殼子,不是蘋果經典的磨砂鋁制外殼,而且邊框也比較圓潤,價格便宜,重量較之macbookpro會輕很多。
小白為工業塑料,所以散熱性又會比pro和air遜色一些,又因為小白通體雪白,所以護理含扮又成為一個比較大的麻煩。
主要優點:便宜,便攜,電池較足。
主要缺點:散熱性差,沒有配置級別可供選擇。
2、Macbook pro:
是蘋果筆記本裡面的准高端機型,一共有三個配置等級可選,純鋁合金一體成型,外殼無論穩定性、散熱性還是堅固程度都是非常優異。 配置較之小白和air都高出一個檔次,高配更是達到了察襲工作站的程度。
主要優點:外殼散熱性強,穩定,堅固,電池好,敗老兄配置高,搭配了夜光鍵盤。
主要缺點:機身厚重,不便於攜帶。
3、Macbook air:
機如其名,主打輕薄。 air1實用的是硬碟,到了2、3代,使用具有革命性的快閃記憶體,之前只在ipad上面使用過。因為它的輕薄,性能上面甚至連小白都不如。
主要優點:輕薄便攜,開機速度和讀取速度飛快。
主要缺點:性能方面較弱,無法勝任大型工作。
(5)世界上第二小的蘋果電腦擴展閱讀:
Macbook:蘋果的一個入門機型,有13.3寸的。後面兩本版本相當於這個的升級版。
定位上的區別:Macbook Air 主要是針對家庭,休閑娛樂為主的用戶。Macbook pro 是專業版適用於專業人士,比如繪圖,設計,視頻剪輯等。
尺寸上的 區別:Macbook Air在屏幕上的尺寸選擇有 11 寸和 13寸。Macbook Pro在屏幕上的尺寸選擇有 13 寸和 15寸,並且還有普通屏幕和視網膜屏幕。
價格上的區別:在整體上 Macbook Pro 的價格要比 Macbook Air 要高。
『陸』 請問這個蘋果筆記本是什麼型號的是MD711嗎
這款MacBook的型號是MD711。
准確來說是MD711B,因為13年出的是MD711A,而2014年蘋果對CPU主頻上做了小幅度的提升,也就是這款MD711B。
是2013年上市的配置為11英寸 MacBook Air(i5-4250U/128GB) 的攜帶型MacBook。
(6)世界上第二小的蘋果電腦擴展閱讀:
設計特點:
2015年3月10日,蘋果如期發布了 12 英寸版使用Retina屏幕的 MacBook Air 新品,不過新產品線摒棄了後綴,就叫 "MacBook"。
2015年3月15日,三星電子再次獲得蘋果價值數十億美元訂單,為新MacBook筆記本提供固態硬碟(SSD)。
新MacBook 僅重 2 磅,機身最厚處為 13.1 毫米,相比舊款 11 英寸 MacBook Air (厚 17.3 毫米)薄了 24%。MacBook 使用 12 英寸 Retina 級別顯示屏,這款顯示屏在保證顯示效果的同時將面板厚度縮減至 0.88 毫米,同時相比前代節能 30%。
MacBook 使用了新的鍵盤布局設計,鍵帽比舊款大了 17%,左右方向鍵加大,頂排控制鍵均有不同程度拉伸。
按鍵支架方面採用了新的結構(成為 "Butterfly Mechanism"),讓按鍵鍵程變得更短,同時佔用更少的垂直空間。每個按鍵都帶有獨立的LED背光。
觸摸板也沒被落下,保持業界領先的 MacBook 大尺寸多點觸摸板再一次被革新。新的觸摸板在四個角落分別都帶有一個壓力感應器,可以檢測用戶點按的力度。
OS X也因此新增了和Apple Watch相同的 "Force Touch" 交互,通過重擊觸摸板,用戶可以實現不同的操作。
這一系列使用 Intel 第五代處理器 Core M,運行功耗最低僅有 5 瓦特。 得益於新處理器的採用,MacBook 使用了無風扇設計(區別於Surface Pro 3的微型出風口設計,MacBook 從主板上就去掉了風扇,當然,兩者使用的處理器工藝不同),將更多空間留給電池。
更進一步,為了充分利用弧形外殼的空間,蘋果和供應商合作設計出不規則形狀的階梯狀電池,充分利用機身內部剩餘空間。多種措施配合下,MacBook 能夠實現 9 小時無線網路瀏覽或 10 小時 iTunes 視頻播放的理論續航。
在設計製造新款 MacBook 的過程中,蘋果的設計和工程團隊找到一種全新方式用一個部件代替了多個部件。這個部件就是一體成型機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macbook
『柒』 世界上第一台蘋果電腦是哪一年誕生的
是1976年。
蘋果電腦是蘋果公司開發上市的一種產品,蘋果公司原稱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桐汪提諾,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目前全球電腦市場佔有率為3.8%。
蘋果的拍稿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襲輪孝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iTunes音樂商店和iPhone智能手機,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7)世界上第二小的蘋果電腦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簡稱沃茲(Woz))創立。在當年開發並銷售Apple I電腦。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發表了MacBookAir,這是現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
2008年,斯蒂夫·喬布斯發表了MacBook Air第二代,MacBook新一代,MacBook Pro新一代,和與MacBook配合使用的LED Cinema Display 顯示器。本句話由我小乖助手提供。
2010年,IPAD正式發售。iPad定位介於蘋果的智能手機iPhone和筆記本電腦產品之間,通體只有四個按鍵,與iPhone布局一樣,提供瀏覽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等功能。
『捌』 蘋果電腦的發展史
蘋果電腦國際有限公司,或蘋果電腦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蘋果電腦,英文名Apple puter, Inc.,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庫比提諾,核心業務是電腦科技產品。
蘋果電腦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鍵清展。
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和iTunes音樂商店,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簡史
蘋果電腦的最早的、在1976年之前使用的標志
早期的蘋果電腦,Apple IIc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簡稱沃茲)創立。
在當年開發並銷售Apple I電腦。
1977年發售最早的個人電腦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電腦。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個人電腦Apple Macintosh G5。
2005年斯蒂夫·喬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將採用英特爾處理器。
成立前
在他們一起創立蘋果電腦前,沃茲已經是一個電子學黑客,自1975年,他在HP上班和幫斯蒂夫·喬布斯設計Atari電子游戲。
當時沃茲向由Alex Kamradt開設的分時電腦系統服務公司Call puter租用小型電腦使用。
當時的電腦只能夠以紙張印字輸出,而由德州儀器推出的Silent 700是當時最尖端的熱升華印字機型號。
沃茲曾看到大眾電子學雜志 (Popular Electronics) 介紹如何自製電腦終端機,使用現成的零件,Woz設計了一部能夠和電腦溝通的電傳印字機。
該部只能印出大階英文字元的印字機能印出每版24行,每行40個字,而且能夠接駁到Call puter旗下的小型電腦使用。
Call puter 的老闆Alex Kamradt代理了這個設計,並售出少數目的機器。
從1975年起沃茲開始出席家釀計算機俱樂部(Homebrew puter Club)的活動,當時新型的微型電腦如Altair 8800和IMSAI觸發Woz將微處理內建於其電傳印字機之內,成為一部完整的稿緩前電腦。
當時在市面上能弄到的微機處理器只有9美元的英特爾(Intel)8080和0美元的摩托羅拉(Motorola)6800。
沃茲軟喜歡6800,但兩者都超出他的預算范圍。
所以他只能透過觀察和學習學習,在紙上設計電腦,並等待著能買得起處理器的那天。
1976年,當MOS Technology發表只需美元的著名處理器6502時,沃茲為這伙處理器編寫了一個BASIC程序語言版本,再設計一部可運行這種BASIC程序語言的電腦。
由於6502的設計者和6800是相同的(因為MOS Technology是由Motorola的前雇員成立的),故此Woz早前在紙上設計,建基於哪鉛6800的電腦,只需作出輕征修改就可以使用6502作為微處理器。
沃茲完成機器後,把它帶到「家釀電腦俱樂部」的聚會,並向電子同行們展示它的系統。
在那裡,他遇到了老朋友斯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意識到這些細小的業余機器的商業潛力。
1990年的蘋果電腦,Macintosh Classic
蘋果的由來
喬布斯和沃茲兩人決定成立公司,他們想了好幾名字,喬布斯有次旅行回來後向沃茲建議把公司命名為蘋果電腦。
早期
1971年,16歲的斯蒂夫•喬布斯和21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兩個斯蒂夫」)經朋友介紹而結識。
1976年,喬布斯成功說服沃茲裝配機器之餘更拿去推銷,他們另一位朋友,羅•韋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組成了蘋果電腦公司。
同年5月份,喬布斯與一間本地電腦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負責人表示如果這部電腦完全裝配好才會感興趣。
店主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考慮得更長遠,他想訂購50部,並在交貨時支付每部0。
取了這份訂單後,為了籌備資金,出售自己各種值錢的東西籌款(像計算機和一台大眾麵包車)。
喬布斯到大型電子零件分銷商Cramer Electronics訂購零件,店鋪的信用部經理問喬布斯如何結帳,他說:「我有一份Byte Shop向我訂50部電腦的訂單,付款條件是貨到付款,如果你給我30天付款期,我可以在付款期限內把電腦裝配好,送貨給泰瑞爾後再付清帳款。
」那名經理致電當時正在太平洋樹林市出席IEEE電腦討論會的泰瑞爾查詢,驚訝於喬布斯的堅韌,泰瑞爾向經理確實訂單說如果喬布斯送貨給他的話,喬布斯肯定有足夠的錢付款。
他們三人與兩名朋友借用喬布斯家人的車房日夜不分地裝配和進行馬拉松式的測試,終於在期限前送貨給泰瑞爾,泰瑞爾也如當初承諾付錢給喬布斯,使他付清零件的帳單,而且賺了一筆可觀的羸利用來慶祝和留作本錢。
這部後來被命名Apple I的電腦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當時大多數的電腦沒有顯示器,Apple I卻以電視作為顯示器。
對比起後來的顯示器,Apple I的顯示功能只能緩慢地每秒顯示60字。
此外,主機的ROM包括了引導(Bootstrap) 代碼,這使它更容易啟動。
最後,因為保羅•泰瑞爾的堅持下,沃茲也設計了一個用於裝載和儲存程序的卡式磁帶介面,以1200位/秒的高速運行。
盡管 Apple I的設計相當簡單,但它仍然是一件傑作,而且比其他同級的主機需用的零件少,使沃茲贏得了設計大師的名譽。
最終Apple I一共生產了200部。
此役後,沃茲已成功設計出比Apple I 更先進的Apple II。
喬布斯想將公司擴充並向銀行貸款,但韋恩因為四年前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而退出了。
當時的蘋果電腦缺乏資金來源。
喬布斯最後遇到麥克•馬庫拉 ("Mike" Markkula),麥克•馬庫拉注資九萬二千美元並和喬布斯聯合簽署了二十五萬美元的銀行貸款,197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注冊成為蘋果電腦有限公司。
擁有資金和新設計方案在手,同年4月,Apple II 在首屆的西岸電腦展覽會(West Coast puter Fair)首次面世。
Apple II與Apple I最大分別包括重新設計的電視界面,把顯示整合到內存中,這不止有助於顯示簡單的文字,還包括圖像,甚至有彩色顯示。
而且有一個改良的外殼和鍵盤。
Apple II在電腦界被廣泛譽為締造家庭電腦市場的產品,到了1980年代已售出數以百萬部計。
Apple II家族產生了大量不同的型號,包括Apple IIe和IIgs,這兩款電腦直到1990年代末仍能在許多學校找到。
當蘋果在1980年上市的時候,他們吸引的資金比1956年福特上市以後任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歷史上的公司創造了更多的百萬富翁。
Apple III與Lisa
在80年代,蘋果在個人電腦業務遇到新興的競爭對手。
他們之中份量最重的是電腦業的「頭號人物」-IBM。
IBM的PC型號,運行DOS(磁碟作業系統英文的簡寫,由微軟授權給IBM使用)的電腦獲得企業用電腦市場的大份額。
正當小型企業還在使用Apple II時,蘋果感到它需要一個更新、更先進的型號以參與企業用電腦市場。
Apple III的設計師被迫遵循喬布斯的極高和有時不切實際的要求,據說喬布斯覺得散熱扇「不雅緻」因而省略了,結果導致電腦容易過熱,迫使最早期的型號被回收。
另外,Apple III售價高昂,雖然1983年推出了升級型號,但基本上仍是無法挽回Apple III在市場中的劣勢。
與此同時,蘋果內部的各式工作組正在日以繼夜地設計一款完全不同的新款個人電腦。
使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例如:圖形用戶系統、電腦滑鼠、物件導向程序設計和網路功能。
這些人,包括了傑夫•拉斯金和比爾•阿特金森,鼓動斯蒂夫•喬布斯把公司的焦點放在電腦功能上。
1979年12月當他們帶喬布斯參觀Xerox PARC在Alto上做的工作後,喬布斯決定未來將在圖形集中、圖標友善的電腦上,而只會支持Apple Lisa和Apple Macintosh。
許多PARC的研究員如拉里•泰斯勒在同事們的反對聲中加入蘋果電腦工作。
蘋果以一百萬美元的預售初次發行股票(約值 ,000,000美元)作條件,換取Xerox答應讓蘋果的工程師進入PARC研究所工作3天。
Lisa在1983年1月以,995美元的身價初次露面。
再一次,蘋果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處時代的產品,但實在太昂貴(蘋果公司將在接著的幾年跟隨這個模式前進),使蘋果再次失去獲得企業市場份額的機會。
Lisa在1986年被終止,余貨被埋在猶他州的垃圾堆填區。
Macintosh 的推出
Lisa計劃從喬布斯控制的發展計劃中途被取消。
喬布斯立刻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Macintosh計劃上,最初把它預想為一種「廉價Lisa」。
Apple Macintosh在1984年以一個著名的超級杯廣告(基於喬治·奧韋爾的小說《1984》)開始投放市場,其中更宣布「在1月24日,蘋果電腦將推出Macintosh。
你將會見到為什麼1984將不會像『1984』。
」。
這明顯暗示了新的Mac和其「容易使用」的GUI將電腦和信息從公司和技術統治論者那裡解放出來。
蘋果也大量生產由蘋果雇員與之後的蘋果人蓋伊·川崎首創的蘋果福音傳道的思想。
Macintosh延續了蘋果的成功,但不能達到它最輝煌時的水平。
在一次比爾·蓋茨(現任微軟總裁)參觀蘋果位於庫珀蒂諾的總部時,喬布斯展示了Mac GUI的原型。
在之後的1985年,微軟發布了Microsoft Windows,它讓IBM PC擁有了GUI。
因為這一點,許多公司也開始製造IBM PC兼容機,廉價的PC復製品。
蘋果沒有允許其它公司克隆Mac。
雖然首個版本的Windows在技術層面上不如Mac,但它加上一部PC克隆機的價格則比Mac便宜許多,而且不久以後在Windows上也同樣出現了很多的軟體。
近年
iBook G4在1989年推出銷量欠理想的手提電腦Macintosh Portable後,一台更受歡迎的手提電腦PowerBook在90年代初推出市面。
這是首次與Sony聯合設計,並為現今流行的手提電腦設立了現代的外形標准。
它通過後部的鉸鏈支撐屏幕,打開後平台的後半部分放置鍵盤,前方則是軌跡球(以後改為觸摸板)。
這款來自蘋果的產品還包括了操作系統(如ProDOS、Mac OS和A/UX)、網路產品(如AppleTalk)和多媒體程序(QuickTime)。
在1994年,蘋果更新了它的Macintosh產品線,推出了Power Mac系列。
它基於IBM、摩托羅拉和蘋果三家共同開發的PowerPC系列處理器。
這款處理器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運算)結構,它超過了之前Mac所使用的Motorola 680x0系列,而且有本質的不同。
蘋果的系統軟體經過調整,能讓大部分為舊處理器編寫的程序在PowerPC系列上以模擬模式運行。
在經過80年代與新的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利的權利斗爭之後,喬布斯辭去蘋果的職務,並創建NeXT puter公司。
此後,蘋果為了盡力挽救公司,買下整間NeXT和它基於UNIX的系統NeXTStep,此舉把喬布斯帶回了蘋果的管理層。
作為新的首席執行官,他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促成iMac的發展,這同時挽救了公司免於破產,並使他們有時間開發新的操作系統。
在2001年,蘋果介紹了Mac OS X,一個基於喬布斯的NeXTStep的操作系統。
它最終整合了UNIX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和Macintosh界面的易用性,並同時以專業人士和和消費者為目標市場。
OS X的軟體包括了模擬舊系統軟體的方法,使它能執行在OS X以前編寫的軟體。
通過蘋果的Carbon庫,在OS X前開發的軟體相對容易地配合和利用OS X的特色。
在2002年的剛開始,蘋果初次展示了新款的G4 iMac。
它由一個半球形的底座和一個用可轉動的脖子支撐的數字化平板顯示器組成。
此產品在2004年的夏天停止生產,在2004年8月31日展示基於G5處理器的型號,並在9月中旬推出市場。
此型號省掉了底座,把CPU和整台電腦的硬體藏在平板顯示器的後面,只由流線型的鋁腳支撐。
新款的iMac,稱為iMac G5,是世界上最薄的台式電腦,大約5.1厘米厚(約等於2英寸)。
較近期的產品包括使用無線區域網科技連接不同品牌的電腦的蘋果AirPort,也包括iBook和G4電腦。
蘋果電腦諸如PowerBook和更新的iBook和iMac,經常成為電影和電視劇集中的道具。
通常英雄或好人使用蘋果電腦,而惡棍或壞人則使用PC兼容機。
曾經,蘋果使用電影《職業特工隊》和《天煞:地球反擊戰》中展現PowerBook功能的片斷作為廣告競爭的手段。
除了電腦產品,蘋果也製造消費者設備。
在1990年代,蘋果發表了Newton,創造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一詞,為最早的PDA。
它雖然銷量欠理想,但成為如Palm Pilot和PocketPC等產品的先驅者。
整個1990年代,微軟開始比蘋果獲得更多新電腦用戶。
蘋果的市場佔有率十年內從20%滑落到5%。
公司在財政上努力掙扎,到1997年8月6日,微軟使用1.5億美元購買蘋果公司非投票股票以換取蘋果放棄控告微軟侵犯版權的官司和以後每一部Macintosh 上內置IE。
(微軟在後來已全部售出了所持有的蘋果股票。
)或許更意味深長的,微軟同時宣布了繼續支持它在Mac版本上的office系列,並很快成立了Macintosh軟體部門。
這個扭轉了微軟之前Mac版軟體較PC 版落後的情況,這也讓它獲得數個大獎。
在2001年5月,經過深思熟慮,蘋果宣布開設蘋果零售店。
商店兩個主要目的:1、抑止蘋果的市場佔有率下滑趨勢;2、改善代銷商欠佳的行銷策略。
最初,蘋果零售店只在美國開店。
2003年底位於東京銀座店開幕,這也是蘋果在美國以外開了首家蘋果零售店。
銀座店之後,2004年8月開幕的大阪店,名古屋店和歐洲首家的英國倫敦的店亦相繼開幕。
2005年6月6日的WWDC大會上,CEO喬布斯宣布從2006年起Mac開始使用Intel CPU。
『玖』 蘋果電腦的發展史
商標: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蘋果最早的徽標是一個牛頓坐在蘋果數下讀書的圖案,後來才改成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是由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設計的,Janov開始製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麼,「我想簡化蘋果的形狀,並且在一側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個位元組),對吧,以防蘋果看起來象一個西紅柿,」Janov解釋道。
然後,J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原始設計有黑色的細線分開不同的顏色條,可以減小印刷時的壓印問題,但是Jobs沒有同意這個建議。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蘋果的貢獻
蘋果是個人電腦的鼻祖,是IT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以下是蘋果首創或者先於IBM PC推出的技術:
◆ 滑鼠和3.5" 軟碟機
◆ Postscript 列印技術
◆ 即插即用
◆ 內置網路、內置網卡、CD-ROM
◆ 遠程撥號連接
◆ 火線技術(IEEE 1394)
◆ 色彩繽紛的個人電腦(iMac)
◆ 掌上電腦(PDA)
◆ 液晶顯示器
◆ 點對點文件共享
◆ 桌面排版
◆ 電子試算表
◆ 圖形界面系統
蘋果故事
計算機發明距今已有50餘年的歷史,但是在早期它卻沒有象電話、電燈那樣很快地走進千家萬戶,為大眾所享用。由於那時的計算機昂貴、龐大、不易於使用,在問世30年後,仍然還局限於國防、科研等尖端領域應用。而且,從它誕生之日起,在大眾的心目中它就是一部機器,一部冰冷的高速運算的機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有一群與眾不同的年輕人在試圖改變這一事實,他們期望為勞苦大眾奉獻一個助手,一個夥伴,一個溫情的人性化的電腦,跨越生活與工作的鴻溝,改變世界,這是年輕的他們的夢囈。就是這樣兩個夢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在養父母的車庫中創建了自己的公司——蘋果電腦公司——不小心改寫了計算機的歷史。
請記住:
1976——改變世界的開始。
1976年有一個叫蘋果電腦的公司成立;
1976年有了一台稱為Apple I的供個人使用的電腦;
於是之後就有了Apple II;
有了Macintosh的「Hello, World」的第一聲問好;
於是就有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和個人電腦的兩大流派——Macintosh和IBM PC及其兼容機。正是他們創建了一個嶄新的行業——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並且在其後的歲月中不懈地去實踐他們的夢想——「通過個人電腦,賦予每個人強大的力量,以改變世界。」
蘋果的「1984」風暴
1983年19月,《商業周刊》宣布IBM成了PC大戰中的獲勝者。蘋果的股票由6月份的63美元跌至10月份的23美元,但喬布斯的心肝寶貝,蘋果的秘密武器--Macintosh即將問世。1984年1月22日,耗資百萬美元的經典廣告播出,這個一分鍾的電視廣告看起來像是MTV:走調的音樂,沉重的腳步聲,成排剃光頭的人一個接一個緩慢地走著,一張大臉(暗指IBM)正在屏幕上發表言論,一個年輕的女郎雙手拿著鐵槌沖進來,在屏幕前停下腳步,將鐵槌向屏幕擲去,發出震耳欲聾的粉碎聲, 旁白:"1月24日蘋果公司將推出Macintosh電腦,你將了解它為什麼不同於奧威爾的《1984》。"奧威爾在《1984》這本暢銷書里描述了像機械怪物一樣的電腦,而Macintosh正是要將電腦變成全世界千百萬人的工具和玩具。
喬布斯也登場了:"IBM想佔有一切!蘋果是他的最後一道障礙。他們現在已把槍口指向蘋果!我們能讓IBM佔有整個電腦工業嗎?我們能讓IBM霸佔整個信息時代嗎?"15萬人齊聲吼道:"不能!"
這一實況通過電波傳遍了世界各地。Mac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喬布斯重新登陸《商業周刊》,股票也從17美元一下子升至34美元。
蘋果人物
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蘋果創始人、CEO
喬布斯,那個在蘋果上咬了一口,現在又努力復原的傢伙。早在70年代精英雲集的矽谷,就已名揚四海。在權力爭斗失敗後,他仍能十年磨一劍,在眾人都為蘋果敲響喪鍾時,涉險而上,使即將腐爛的蘋果重新煥發了生機。而多年的風風雨雨也改變了他,使他如願以償,同時戴上了三個不同的面孔:消費類技術的舞台監督,熟練機智的首席執行官,文化的革命者。不管你是他的崇拜者還是厭惡者,喬布斯的領袖魅力不容置疑。
簡介:1955年2月24日,生於舊金山,是私生子,被人收養。1972年,進入波特蘭大的里德學院,第二年被勒令退學,隻身去印度參禪修行。1974年,返回美國,並加入「家釀」俱樂部。不久在阿泰利(Atari)找到工作。1976年4月1日,和沃茲尼克在養父的車庫里,創立蘋果。
喬布斯與蘋果公司的離離合合:
1977年1月,蘋果公司正式注冊成立。
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華爾街上市。
1983年,當蘋果電腦Lisa失敗後,喬布斯著力研究新的個人電腦。
1984年,第一台Mac機面市
1985年,被John Sculley掃地出門,創辦NeXT公司
1986年,喬布斯收購Pixar,製造電腦賣給大學。
1989年,NeXT公司失敗
1993年,喬布斯關閉NeXT的硬體部分;Sculley離開蘋果公司
1995年《玩具總動員》播放後一舉成名,並進入股市。
1996年,蘋果公司Gil Amelio把NeXT公司買下,喬布斯擔任顧問
1997年,Amelio憤然離開蘋果公司,喬布斯再次成為蘋果CEO
1998年,iMac成為美國最暢銷的個人電腦
1999年,蘋果公司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蘋果公司再次出現季度虧損,分額下降,股價大跌
2001年,平面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問世三年的iMac。
1976年, Steve Jobs 和 Steve Woznaik建立了蘋果和公司,並開發了 Apple I 的主板
1977年, Apple II 問世,並帶來1百萬的銷售收入,同年 Apple 的商標誕生。
1979年, 加強型Apple II 問世,具有顯示器和硬碟
1980年, 在加利福尼亞取得一萬台蘋果的學校訂單 Apple III 問世。
1981年, 蘋果公司開始研發Macintosh。
1984年,1月24日, Macintosh 正式問世。 開創了圖形界面的先河!
1987年, Mac II 問世,成為蘋果家族中重要的一員。
1990年, 十月十五日, MacLC & Macintosh Classic 問世, 同時發布的System 7 和QuickTime 也意味著多媒體時代的到來
1991年, 十月二日,蘋果公司,摩托羅拉和IBM公司締結同盟,開始共同研發Power PC的產品。 同年,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的Power Book
1994年, 蘋果公司推出第一代Power Macintosh. 這是第一台基於 PowerPC超快晶元產品,從蘋果開始進入商用市
1997年, 七月,創始人Steve Jobs重回蘋果,改革產品線,與微軟聯盟,公司重獲生機。
1998年八月十五日,蘋果公司推出iMac,從此個人電腦進入了色彩繽紛的年代。
1999年, 蘋果公司推出PowerMac G3和iBook.
2000年, 蘋果公司推出功能強大PowerMac G4、 創新設計PowerMac G4 Cube 和 新款的專業滑鼠和鍵盤。
2000年, 同年,蘋果公司推出四款新iMac,iMovie和基於互聯網的iTools
2001年, 3月24日,蘋果公司推出革命性的系統OSX, 宣布蘋果系統進入新時代。
2001年, 5月,蘋果公司推出新款iBook, 並宣布蘋果產品要成為數字化生活的核心。 10月, 蘋果公司推出第一款Mp3播放器(iPod)。
2002年,蘋果公司推出幾款極漂亮的機型,iPhoto面世
2003年6月23日,蘋果發布Power G5,這是史上最強大的PowerMac,也是最強大的PC之一。
2004年09月01日 正式推出了最新款的iMac G5台式機。新款iMac處理器、硬碟驅動器及DVD驅動器整合在顯示器中,其厚度不超過2英寸。
累死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