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認識Mac - 最頂上的菜單欄
Mac電腦的新用戶經常被「菜單欄」搞得暈暈乎乎,覺得這玩意變來變去的,一會是這樣:
一會變成了這樣:
最後又變成了這樣:
雲里霧里的,不知該從何下手。
雖然只佔了頂部這么一小塊地方,但「菜單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出現頻率可能遠超過80%。
在這長長的一條「菜單欄」里,其實是由3個部分構成的。
「蘋果菜單」也可以理解為系統菜單,蘋果電腦的一些信息和系統設置在這里都可以找到。除了最基本的「關機」、「重新啟動」的操作之外,像常用的「系統偏好設置」以及「關於本機」也都在這里。
Mac的可定製性極強,你可以根據個人的使用習慣來進行調整,調配出一個最適合自己工作流的設置。有時間的話強烈建議在Mac買回來後就把裡面的設置都過一遍。(時間有限的話,可以考慮先重點過一遍「程序塢」以及「觸控板」這兩個部分)
「關於本機」里有2個部分推薦了解一下。
第一個就是「概覽」,概覽里可以看到這台Mac的配置(處理器、內存、圖形卡)。這在安裝某些專業軟體或游戲時比較有用,購買安裝前先判斷哪一下自己的配置是否扛得住。
還有就是序列號,序列號很少用到。但如果你遇到了某個問題,打Apple技術支持電話,技術人員一般都會找你要一下Mac的序列號。
第二個就是「存儲空間」了,了解自己的硬碟存儲空間用了多少,還剩多少。
在的右邊你會看到一個粗體顯示的名字,比如訪達。
這表示你當前正在使用的應用是「訪達」,而如果此時你打開了一個新的應用Chrome瀏覽器,那菜單欄的這一部分就會變成Chrome。
當你感覺菜單欄在變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你使用的應用在變。你先用了Chrome瀏覽器(應用1),接著切換到了訪達(應用2),最後又切換了Excel(應用3)。那菜單欄的「App菜單」部分就會隨之而變化。
「App菜單」從左往右依次分為:App的設置;文件、編輯等常用菜單;幫助。
點擊粗體的App名,就能看到「偏好設置」的選項,點擊進行App的設置調整。
跟在App名稱後面的是當前應用的其他菜單,如「文件」、「編輯」、「格式」或「窗口」。點擊對應的菜單會展開更詳細的操作指令。
在「App菜單」的最右邊是「幫助」菜單,當你在使用一個App遇到問題時,都可以先來幫助菜單里求助。
分享一個小技巧:當你想要執行一個操作卻找不到的時候,就可以點擊「幫助」然後進行搜索。
在幫助的搜索框里輸入對應操作的名稱,如果不記得完整名稱就試著輸入部分名稱進行模糊搜索。游標移動到搜索的結果上,就會對應提示這個操作位於菜單的什麼位置下,點擊後即可執行。
最右邊的狀態菜單一般由兩類圖標構成:
①系統自帶:藍牙狀態,Wifi狀態,電池狀態,Siri,通知中心等。
②app常駐:詞典工具,輸入法,網盤等。
「狀態菜單」里的圖標,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快捷入口。
比如,點擊詞典工具的圖標,快速進行單詞查詢:
再比如,點擊藍牙的圖標,快速連接上家裡的藍牙音箱:
「狀態菜單」里的圖標順序都是可以調整和刪除的,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喜好、使用頻率來調整。
調整圖標的順序 - 按住 Command 鍵並拖移圖標:
刪除某個圖標 - 在對應圖標所屬軟體/功能的設置里調整。
比如你覺得藍牙使用的場景少,不需要顯示出來。那就到「系統偏好設置」里找到「藍牙」,把「在菜單欄中顯示藍牙」前面的√給取消了,就可以了。
同樣,當你想取消某個app在菜單欄的圖標顯示,去app的設置里找到對應「取消在菜單欄顯示圖標」的選項,就可以了。
給Mac新用戶的提醒⚠️一定要保護好菜單欄這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在Mac使用的初期因為還沒有裝什麼軟體,菜單欄是很乾凈的,只有一些系統狀態的圖標。
但隨著你的使用,逐漸地安裝了越來越多的app,如果你什麼都不做,任由這些app進行默認操作:添加app圖標到菜單欄。那麼恭喜你,你將收獲一個擁擠不堪的菜單欄,比如這樣↓
在菜單欄給App留一個快捷入口,本意是為了提升效率,但如果菜單欄里的10個App圖標,只有3個是常用的,你每次要從10個里找到這3個App的圖標就要耗費一番功夫,大大降低了辦公效率。
少就是多,因為在菜單欄上的App圖標少(只給最常用的幾個App),所以你總能最快的找到你要的那個App並進行一些快捷操作。向其他大多數的App說No,你才能夠向少數幾個常用App說Yes。
所以我們應該主動出擊,嚴防死守。每一次安裝一個新的App時,都問一問自己:這個App的使用頻率高嗎?使用場景是什麼,有必要在菜單欄留一個快捷入口嗎?
如果沒有必要,那就果斷在安裝之後取消這個App在菜單欄的顯示,打造一個清凈、高效的菜單欄。
關於Mac電腦「菜單欄」的介紹就到這里了。有任何問題歡迎後台留言或私信交流。
『貳』 蘋果電腦錄屏功能在哪
1,首先,滑鼠點擊屏幕底部 Dock 欄上的「啟動台」圖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