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蘋果公司宣布 4 月 20 日舉行新品發布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我們可以關注一個公司的最新發布的消息,對我們日子生活當中有一定的幫助的,所以這個我們可以思考。
② 蘋果筆記本有i9處理器的嗎
有的,蘋果MacBook Pro系列的機器有I9CPU的產品。16代好像是最後一代用I9的配置。
蘋果MacBook Pro 16(i9 9980H/16GB/1TB/4G獨顯)
[系列共29款]
③ 蘋果2021筆記本cpu是多少
蘋果2021筆記本cpu如下;
蘋果電腦誕生於1976年,到現在已經由44年了。我們知道在1981年IBM推出PC機時就一直採用x86架構的CPU,不斷迭代,從第一代8088一直到現在為數眾多X86高性能處理器。而蘋果電腦與x86 PC機不同,CPU架構一直在變,最新消息是在明年(2021年)蘋果筆記本電腦即將採用其自研的Arm架構處理器。接下來我們為大家初略的盤點一下這40多年來蘋果電腦所用到的CPU架構有哪些?
6502 時代
1976 年,史蒂夫 喬布斯、史蒂夫 沃茲尼亞克和羅 韋恩三人創立了蘋果電腦公司並推出了首款產品 Apple I ,售價 500 美元。這部電腦在今年看上去就像是復古手工打字機,並且絲毫看不到任何精湛的工業設計等蘋果元素。不過即使如此,它也標志著,一個傳奇公司開始影響我們整個時代。
④ 蘋果電腦用的是什麼CPU
蘋果電腦不像蘋果手機那樣使用自己研發的晶元,蘋果IMAC曾經使用過IBM的power處理器,但是性價比太低最後一直使用英特爾的CPU,這裡面的原因很多,一是因為X86架構CPU各種專利都被英特爾壟斷,蘋果即使有錢自己研發起來也並不劃算;另一方面在於英特爾CPU佔有PC處理器的絕對市場地位,性能強,效能高,用戶和開發者眾多,蘋果如果自己研發CPU的話很難保證其它軟體開發者和消費者能夠跟進並適應。
至於為什麼不用AMD的CPU,那主要是因為AMD處理器前幾年的表現太差了,如今的銳龍雖說不錯但是也不會那麼快被蘋果採用,蘋果現在則是采購AMD的顯卡產品為主。
野心雄厚的蘋果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為有獨特的設計要求和封閉的OS系統,蘋果採用的英特爾CPU一般來說是特殊定製的,核心數和主頻往往與市面上的產品不同,為的就是能達到在IMAC上最好的使用效果。此外蘋果還研發了Apple
T2處理器來為蘋果電腦提供額外的輔助計算和功能。
⑤ 蘋果電腦的CPU與普通電腦的CPU的區別。
自從蘋果筆記本改名為Mac Book開始,已經和PC統一了硬體平台,CPU也是用的Intel酷睿處理器,目前包括蘋果的台式電腦在內使用也都是Intel的酷睿處理器。
在以前蘋果電腦還處於powerbook/powerMac的時期,蘋果電腦使用的是powerPC CPU,這是IBM公司出的一種POWER架構、精簡指令集的CPU。
此類型的CPU蘋果一直使用出到powerPC G5,相當於Intel當年的奔四 631及PD 805級別處理器。
進入酷睿時代後,蘋果就放棄了powerPC加入了Intel處理器陣營。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CPU,英語: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Processor),是電子計算機的主要設備之一,電腦中的核心配件。
(5)雷科技蘋果電腦處理器擴展閱讀:
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CPU從存儲器或高速緩沖存儲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並對指令解碼。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後發出各種控制命令,執行微操作系列,從而完成一條指令的執行。指令是計算機規定執行操作的類型和操作數的基本命令。
指令是由一個位元組或者多個位元組組成,其中包括操作碼欄位、一個或多個有關操作數地址的欄位以及一些表徵機器狀態的狀態字以及特徵碼。有的指令中也直接包含操作數本身。
參考鏈接:網路—中央處理器
⑥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這就意味著,蘋果電腦中最後一片intel晶元也被放棄了。從今以後,蘋果與intel再無瓜葛。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1
蘋果的 Mac 電腦使用了十餘年的英特爾處理器,但從 2019 年開始,蘋果開始通過自研晶元等舉措有意擺脫對英特爾的依賴。據快科技 7 月 26 日報道,蘋果已經去掉了英特爾的最後一絲痕跡。
根據 iFixit 對蘋果 MacBook M2 款的拆解介紹,之前使用的英特爾 JHL8040R USB4/ 雷電 3 計時器晶元已經消失了,換成了不知名品牌的方案,表面只能看到一個編號 U09PY3。目前尚不清楚這顆新的晶元來自哪家廠商,從編號上也查不到任何有用信息。
此外,iFixit 7 月 19 日對蘋果 MacBook M2 Air 款的拆解介紹顯示,晶元板上出現了一個看似蘋果製造的 Thunderbolt 3 驅動程序,而不是熟悉的英特爾晶元。
這意味著,蘋果已經和英特爾徹底分手。
雖然蘋果近幾年持續在晶元研發上發力,但也有網友為蘋果捏一把汗:「蘋果每年投資上千億,為啥 5G 研發還是失敗?5G 晶元難在哪?」
蘋果和英特爾的「愛恨糾葛」
在此之前,蘋果和英特爾的合作曾維系了十餘年。2019 年,蘋果開始逐步擺脫對英特爾的依賴。
據了解,當時蘋果在內部發起了一項計劃,在 2020 年以前用基於 ARM 架構的處理器取代其 Mac 計算機中的英特爾晶元。
很快,蘋果聘請了 ARM 公司的頂級晶元工程師之一 Mike Filippo,Mike Filippo 在伺服器等更高級晶元方面的經驗將有助於蘋果實現這一目標。Mike Filippo 在 LinkedIn 的個人資料顯示:在加入 ARM 之前,他曾在 AMD、英特爾出任過關鍵晶元設計師,並領導過一些重要項目。
2020 年 6 月,蘋果正式宣布放棄英特爾處理器,轉而使用基於 ARM 的晶元。2020 年 11 月,蘋果正式發布了 M1 晶元。2022 年 6 月,蘋果又帶來了 M2 晶元。
英特爾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改進其晶元設計,首席執行官 Pat Gelsinger 已將擊敗蘋果的筆記本電腦列為首要任務。
Pat Gelsinger 曾在 2021 年 10 月表示,希望未來能通過創造比蘋果能製造的「更好的晶元」來贏回蘋果的業務。他正計劃確保英特爾的產品「比他們的更好」,並表示英特爾擁有一個更加開放和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
除了在晶元研發上互相較量,兩家公司在人才招聘上也短兵相接。
今年 1 月 6 日,蘋果 Mac 系統架構總監 Jeff Wilcox 在領英上宣布,他將離開蘋果,前往英特爾擔任新職位。他將擔任英特爾研究員和設計工程組的首席技術官的領導職位,專注於客戶端 SoC 架構。Jeff Wilson 說,他計劃與英特爾一起打造開創性的 SoC。
Jeff Wilcox 曾是蘋果桌面和筆記本電腦產品開發的關鍵角色。在蘋果擔任 Mac 系統架構總監的 8 年間,他主要負責 Mac 系統的系統架構、信號完整性和電源完整性等工作。他還是蘋果 M1 團隊的一員,他在蘋果從英特爾晶元到 M1 晶元的過渡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不過有趣的是,Jeff Wilcox 的老東家正是英特爾。他從 1997 年開始就在英特爾任職,10 年後轉為英偉達的首席架構師,又於 2010 年回到英特爾,3 年後入職蘋果,擔任 Mac 系統架構總監。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2
iFixit對蘋果MacBook M2款的拆解顯示,之前使用的Intel JHL8040R USB4/雷電3計時器晶元已經消失了,換成了不知名品牌的方案,表面只能看到一個編號U09PY3。
這就意味著,蘋果電腦中最後一片intel晶元也被放棄了。從今以後,蘋果與intel再無瓜葛。
蘋果與高通的恩怨情仇
事情還得從蘋果與高通之間的恩怨說起,公開資料顯示,高通與蘋果再2018年涉專利訴訟大幾十宗。最終,蘋果受高通專利訴訟影響,被臨時禁售蘋果iphone系列產品。蘋果與高通的官司曠日持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蘋果轉投intel4G基帶晶元,這便是日後廣受詬病的iphone11信號差的肇始。
由於iphone11上市後,大量用戶反應iphone11信號經常飄忽不定,蘋果iphone11手機的銷售一度下跌。彼時,華為、高通的5G基帶晶元紛紛亮相。蘋果公司最終不得已與高通和解,使用高通公司的5G基帶晶元。
蘋果與英特爾暗中交鋒
對於電子產品大廠之間的恩恩怨怨,業界早已司空見慣。在Iphone11因英特爾基帶晶元問題而廣受詬病期間,蘋果公司一定與英特爾公司相關部門之間展開了多輪談判。其中,就信號不穩定,增益差的問題,蘋果公司在與高通鬧翻的情況下,絕不會輕易否決英特爾,一定是在線下做了大量溝通。
但面對來自市場的壓力和用戶的不滿,再加上市場上高通、華為5G基帶晶元的優異表現。在英特爾基帶晶元無法與高通、華為的相關產品比肩的情況下,蘋果只有選擇與高通和解一條路可走。因為,華為的晶元不外售,而且華為自己的晶元還不夠用。
蘋果放棄與英特爾4G基帶晶元的合作,英特爾會毫無怨言么?英特爾為因應蘋果對其4G基帶晶元的需求,以及5G基帶晶元的需求,也一定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最終,英特爾在與蘋果的合作中卻鎩羽而歸。
蘋果自研基帶晶元
從蘋果公司的角度來看外購的基帶晶元以及其他配件,一方面蘋果不滿高通高額的專利授權費,而另一方面放眼整個市場卻替代無門。在這樣的情況下,蘋果公司痛下決心,自行設計5G基帶晶元。
不知道是5G基帶晶元的設計難度比CPU更大還是蘋果缺乏基帶晶元的設計經驗,總而言之,蘋果在5G基帶晶元的長期努力一波三折,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成功。也因此,蘋果暫時無法擺脫高通的5G基帶晶元。
蘋果決心遠離英特爾
從蘋果自研M系列PC用CPU開始,蘋果就加速了遠離英特爾的進程。從M1到M2,蘋果MacBook不再使用英特爾的CPU,而改為自家的M2晶元。正如本文開頭,蘋果放棄了採用英特爾的計時器晶元,而改用另外一家公司的計時器晶元。
從此以後,蘋果與英特爾恩怨兩清,相忘於江湖。而對於英特爾來說,這絕對是一次刻骨銘心的經歷,相愛時難別亦難,英特爾無力挽紅顏。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英特爾在CPU方面傲視群雄,但在移動通訊領域,英特爾與高通尚有差距。
蘋果遠離的.不止是英特爾
作為美國打壓華為的旁觀者和受益者,作為同樣從事手機業務的蘋果公司,深知華為的艱難處境。觀人冷暖,寒熱自知,蘋果經歷過與英特爾、高通之間的恩恩怨怨,對華為的自強不息感同身受。因此,蘋果決心果斷自研5G基帶晶元,即便進展不順利,但蘋果決意不會放棄。
蘋果與英特爾的分手不可避免
由於蘋果自身不事生產製造,僅從設計角度,蘋果加大科研投入都是必由之路。通過科研,蘋果可以在專利領域占據更多話語權,至少可以不再簽城下之盟。因此,蘋果不但與英特爾分手,與高通貌合神離的「熱戀」也不會持續多久。
反觀我國華為,與蘋果的境遇又何其相似。盡管蘋果與華為最大的不同在於至少可以與高通簽城下之盟來維持業務運轉,但華為也錨定了自研自產晶元這條華山之路。
蘋果MacBook已移除所以英特爾處理器3
自從蘋果開啟 M 系列自研處理器之路後,它與英特爾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了。
最近,人們發現隨著 M2 版本的 MacBook 上線,蘋果已從其 PC 產品線中移除了最後一點英特爾晶元。硬體拆解網站 iFixIt 在研究一台最新的 MacBook Air(M2 處理器型號)時,發現前幾代的英特爾 USB4 晶元已被更換成另一個品牌。
這一組件更改是在上周的 iFixIt 拆解報告中發現的,這或許標志著英特爾與蘋果合作關系的一段歷史終結。在放大的主板細節圖中,你可以注意兩個晶元的代號為「U09PY3」。此前版本的 MacBook 使用英特爾的 JHL8040R Retimer 晶元來支持 USB4 和 Thunderbolt。
我們不知道新的 U09PY3 USB4 retimer 晶元是由哪家公司製造的,消息來源表明它是定製設計,我們無法從圖像中的標記中獲得更多信息。
作為主板的一小部分,蘋果也沒有公開表示任何關於這一變化的信息,預計未來也不會。出於供應鏈或成本原因,更改此類晶元的供應商是常見行為。切換背後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對英特爾 JHL8040R retimer 不滿意,但同樣我們沒有聽到任何關於此的抱怨。
在推特上有半導體博主表示,目前的兩款 M2 MacBook 都是完全沒有英特爾元素的。
關於將英特爾拒之門外的話題,有人還指出,AMD 最新的 Rembrandt (銳龍 6000)系列晶元的筆記本電腦已經避開了所有與英特爾 USB4 的關系。AMD 決定採用的 retimer 有的來自瑞士初創公司 Kandou 的 KB8001「Matterhorn」。該公司聲稱其 USB4 retimer 晶元「部署在前六大 PC OEM 中的五家的產品中」。此外,其 USB4 retimer 與所有 SoC 平台兼容。
Retimer 晶元的作用是採用先進的信號調理技術來提升信號完整性,然後以更高速度傳送到較遠的地方。
我們知道英特爾與建立在 Thunderbolt 3 基礎上的 USB4 標准有著深厚的聯系,兩者都是基於雷電 3 底層協議打造,彼此互補且兼容,都是 Type-c 介面。因此 USB4 支持高達 40 Gbps 的傳輸、DP Alt 模式顯示器連接(最高 5K 解析度)、一些 Thunderbolt 3 設備的兼容性以及高達 100W 的功率傳輸。請注意這里「最高」的字樣,這意味著標稱的性能不具有普遍性。
有意思的是,在拆解中人們發現新一代的 MacBook Air 不僅沒有散熱風扇,就連散熱片也沒有,蘋果對於新一代設計可謂信心滿滿。